第七节 开皇危情与炀帝继位
(PS:更正前文错误。隋文帝杨坚之子分别为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汉王杨谅。)
李渊虽然身在岐州,但是他那颗心可是还在大兴城。如今晋王杨广对于东宫太子的施压可以说越来越紧。他投其所好成功赢得了隋文帝杨坚夫妇的喜爱,甚至可以在参政时得到更多一点的表现机会。
吏部尚书房彦谦在私下曾与其子房玄龄共议国事,都认为大隋帝国的“盛世”表象下实际上早已经暗藏杀机!对此,李渊也是深有体会。随着李建成的长大,他又在开皇十八年(598年)得次子李世民、在开皇十九年(599年)得三子李玄霸。于是子嗣繁昌的李渊开始谋划更大的政治利益,岐州偏僻,不能一直在这里待着。
于是他的杰出政绩使隋文帝杨坚十分高兴,将他改封卫州担任刺史。可是无论是封到谯州、还是卫州或者岐州,李渊都是地方官,根本不能够直接参与朝廷的核心事务。
宰相杨素督造仁寿宫可以说残忍至极!几百万民夫在工地上被监工的皮鞭催赶着进行施工,只要累死或者无法跟上进度的一律活埋以填路!如此暴行早已经搞得人神共愤!李渊在卫州不得不征发民夫的时候曾经把这些不幸的老百姓叫到公堂上,然后带着治下各县的县令以及刺史府衙门所有僚属给他们一揖到地:“乡亲们!卫州刺史李渊率合衙僚属给你们行礼了!你们此去修造仁寿宫,十个去了九个难回。希望你们一路珍重!”老百姓也感动不已,他们对李渊说:“刺史大人能够礼送我们这些老百姓,已经是仁至义尽了。皇上兴修土木,而杨素乘机实行暴政草菅人命,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您放心,草民绝对不会连累您!”
李渊于是又让李建成代为送行,直送到卫州边界才返回。李建成归来后,李渊沉痛地说:“杨素施行暴政,皇帝皇后却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豪情壮志!唉……如今皇帝已经是有好大喜功、贪图享乐的苗头咯。”李建成通过这些年的锻炼,也已经能够有一些见识了。于是问道:“父亲,儿子有一事不明。”
李渊让他说出来,李建成也就毫不避讳地说:“杨素是当朝宰相,可高颎也是啊。为什么高颎迟迟不做声呢?”李渊苦笑着对李建成说:“建成我儿,你以为高颎真的不出来吗?不!高颎这时比谁都更想规劝皇帝。但是杨素是内史令、越国公,深得皇帝器重赏识。更何况在太子问题上倾向于立晋王,更是和二圣站在一条线上。反观高颎?你知道高颎现在的情况吗?”李建成想了想,说:“高颎性情中人,能文能武。开皇二年左右辅佐皇太子杨勇突袭狼尾滩,今年又在突厥和都蓝可汗交战,大胜而归。不过因着高表仁的关系和皇室做了亲家,算是威风八面了。可是……”
没等李建成把话说完,李渊就打断了:“不必可是了。其实你已经把关键说出来了。高颎之所以受到皇帝猜忌,正是因为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态度保守,他是要保太子的,而不是废。如此一来,皇帝自然要疑心他‘功高盖主桀骜不驯’。另外,高表仁娶了太子的女儿,这也就意味着无论高颎是否真有儿女情长的考虑,皇帝也会往这方面靠。你别看他是尚书右仆射,但实际上已经没有那么大权力了。此时的高颎已经自身难保,你还指望他为民发声呢?”
到了开皇二十年(600年)二月,隋文帝传下圣旨宣布以次年起改年号“仁寿”。李渊看到这个年号的时候心头一惊:“现在东宫真要易主了。杨素必定罗织太子杨勇的罪名以上奏皇帝,而朝臣必不满!因此,皇帝怕是要以强力手段压服群臣了……”果不其然,皇太子杨勇“坐实”了所谓的“谋反”罪名。伤心欲绝的文帝下诏废黜杨勇改立晋王杨广为皇太子,不久又连吓带病逼死了自己的三儿子秦王杨俊。
到了仁寿元年(601年),皇太子杨广与汉王杨谅的矛盾已经开始逐渐加剧。南陈降将萧摩诃与王頍一文一武,作为他的心腹已经在暗地里为他招兵买马。杨谅手握北齐旧境五十四州军事大权,而且可以自己铸币,因此可以说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钱也有钱。
李渊知道汉王杨谅是隋文帝最为宠爱的四儿子,而且骄纵得很。由于杨勇被废而导致整个隋室开始陷入争夺太子的内斗之中!秦王杨俊就是死在奢侈这种事情上,而汉王杨谅必定认为是杨广害死了杨俊。于是,他也招兵买马,对卫州全城的军民说:“我们必须扩充军备,必须要有足够的城防力量!因为我有预感:这天下恐怕要乱……我们必须有置身事外的能力,起码要能够自保。”
于是卫州百姓踊跃参军,各县的县令奉李渊命令开始在各个村镇设立护卫队一类的民兵组织。经过四年磨砺之后,驻扎卫州的隋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仁寿四年(604年),由于独孤皇后在早先去世导致隋文帝伤心过度,他也在本年的八月十三日暴崩于仁寿宫大宝殿,享年六十四岁。
果然随着太子杨广在灵柩前继位成为大隋帝国第二代皇帝,汉王杨谅开始明明白白地表现出造反的野心。李渊下令准备打击叛军,无论如何汉军不能攻下卫州!隋炀帝对此很赞赏,他派遣杨素出战,与汉王杨谅的主力部队大战于居庸关。
汉王杨谅的叛军分兵三万攻击卫州,因为这是必经之路,也是一处必须得打下来的地方。李渊干的事儿就一个:坚壁清野,等待援军。那么卫州能守下来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