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课程有感
李老师首先让大家自我介绍,对其中一人的初见评价。课程结束,体会这环节实则是看每个人能否“好好说话”,即能发表自己见解又能让被评价的人感觉良好给予尊重。自我反省这一环节,我的表述是真诚的感性的,但语言偏生硬,没有评估对方的接受程度,应该先肯定再商讨式的说出自己的观点。李老师的示范就很到位,多方位评析,多肯定,下切细节分析,上推其父辈祖辈的肯定,有见解有依据,即说服力强对方又很受益。
好好说话的技巧
上堆式~下切式~平行式
两种状态的特征:
上堆属于防御状态:更偏向于理性的男性思维,
其语言模式是:上堆(看对话)、抽象概括、得出评价、解决问题、探究动机、预测未来、创立因果、推理总结、防御否定、目的优先、结果引导,以客观为标准。
下切是更倾向与放松状态的女性思维,
其语言模式是:下切(例子)、具体细节、表达感受、叙述详细、就事论事、关注过去、对照现在、忘却目的、以自我为标准。下切法其实就是抓住对方话语中的关键点深究追问,以便缩小问题范围,找到问题的核心和突破点。
平行的意思是,把沟通话题平移到另一个话题上,即转移话题。平行法是在对方已有行动的基础之上,探讨其他可行的方案,通常用“除了……还有……”句型。
聊天“上堆”样式:
举个例子:
女:你下班后喜欢做什么?
男:我每天下班后喜欢跑步。
女:嗯,跑步是非常好的运动。(评价总结式的上堆)我也经常跑步,有机会一起。(话题结束)
聊天“下切”样式:
女:你下班后喜欢做什么?
男:我每天下班后喜欢跑步。
女:嗯,跑步是一个减肥的好方法,我也经常到某某学校的操场跑步,那里的风景非常不错,校门口很热闹,有很多美味的小吃。(细节、感受)
平行聊天方式:
女:你下班后喜欢做什么?
男:我每天下班后喜欢跑步。
女:嗯,我会经常和朋友去打网球,有时候也会练练瑜伽。
三种模式,就是NLP(神经语言程序学)领域中,最基本的三种人际沟通模式。从沟通角度看,上堆是让谈话的内容更加开阔与丰富;下切则是看到问题更细致的层面;平行则是找到更多选择,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从逻辑层次看,上堆是趋向精神、信念和价值观;下切是涉及能力、行为和环境的层次。我们通常会三种语言技巧同时使用。
记住一个规律:一次良好的沟通,必然是这 三种模式交替进行的。多下切,少上堆,话到尽头就平移。这对于所有日常沟通都适用。
为什么呢?前文讲过,上堆的本质是总结归纳,实际上,它起到的是一个「封闭」的作用,让对方无从回应。而下切则相反,它是从一个信息块之中打开入口,开启一个话题,起到开放的作用。所以, 下切可以适时地引导话题,让双方有话可说;上堆则可以作为缓冲,让交流过程不至于步步紧逼,同时跟下切和平移结合,开启另一个话题。
简单来说,就是这么三点:
1. 2-3个下切,接1个上堆
2. 上堆之后,紧接1个下切,开启话题
3. 一个话题聊完了就平移。
大致按这种模式沟通,在日常生活中会很有用。发现了吗?当你采用上堆这个语言技巧的时候,就能够引导对方的思想上升到一个更具意义、更有价值、容易达成共识的层面;当你使用平行这个技巧的时候,就能引导对方看到同等意义下的其他选择;当你采用下切这个方法的时候,就能把话题深入到更细致更具体的层面。通过这样的语言技巧,能够把导致困扰的深层次结构呈现出来,引导对方有效思考,打破一些自设的局限性思维,发现过去忽略了的意义及方法,有效改变以后的观念和行为,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一个好的咨询师,必然是深谙这几种模式的应用技巧的。他/既要通过「下切」,帮助客户打开思路,引导客户把注意力聚焦到某个具体问题上面,表述细节;又要适时地「上堆」,从高维度概括客户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获取客户的认同,让客户感到「对方理解了我的意思」,建立起双方的信任关系。最后,当问题进入僵局的时候,他/她需要用「平移」,引导客户思考其他的可能性,旁敲侧击,让思维发散,以找到可能相关联的因素。所以,咨询师很多时候,其实是一个「促进者」。他/她并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引导,帮助你理清思路,自己找到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