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走访了一家做 VR 内容的公司。另辟蹊径,实在不错。
本来想好好写一下他们,可惜他们稍后要开发布会,要求我不要太早发出来。然而我又不打算拖到很晚写,于是就取个巧——根据这次谈话,总结一下他们做 VR 的思路。不提他们名字了就。
VR 技术高不可及,内容才是求胜之道
如果评价 VR 市场的成熟程度,再外行的人也知道,VR 的市场教育远未结束,不但还远远不能脱离资本帮衬,顺理成章地自然发展,想看到高歌猛进爆发增长那一天,都说不好还要过多久。
目前,做 VR 的人不少,投资 VR 的钱也不少,但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先驱者,最后多数是要有去无回的。用不着扼腕叹息,任何一个风口出现时,平时精明狡诈的商人都会勇敢起来,化身冒险 家。这也不是多么高尚的事情,大家都在赌自己是活到最后赚到大钱的少部分,目的很单纯。
然而,现在的 VR 市场,又绝非广袤的处女地,谁勇敢跑在前头谁就能插旗的。原因在于,虽然 VR 的民用市场还很不成熟,老百姓普遍还没有购买 VR 设备的意愿,然而 VR 的上游却已经被牢牢把持了。Oculus、HTC 和 SONY 三家,以及后来居上的 Google,早已贯彻了各自的 VR 理念,拿出了堪可一用的 VR 设备,实在领先其他企业太多。
国内虽然有一大堆做 VR 头显的厂家,却普遍是在低质低价市场穷折腾,没有逆袭的机会。可以说,VR 技术、设备这一行,一开始就是大公司入场,不仅国内,全世界都没太多空间了,投资人最好也别把钱浪费在这上面。做 VR 设备,可以,中国在低端产品层面的竞争力还能再保持几年。然而做这个,就别自称创业,也别去拿风投了——那就是个生意,跟卖鸡蛋没两样。
而如果放弃技术层面,VR 内容还是大有可为的。在影视、游戏、医疗、教育、旅游、房地产乃至社交(别忘了 Oculus 的爸爸 Facebook)领域,VR 都被寄予厚望。其实,不仅限于广告、会展,在许多行业的商用层面,VR 都积累了一些应用案例,然而距离民用还都遥远得很。
遥远的原因大家也都清楚,现在的 VR 设备又贵又不好用。贵倒是其次,目前的 VR 设备配合目前的 VR 内容,用户体验很一般,根本激发不了试用者的购买兴趣,这就很尴尬了。在 VR 分辨率普遍提高到 4K 水平,且价格普遍降低到智能手机水平之前,VR 设备都不容易普及。
众多内容制作者还有大把时间用来培育人才、积累经验、磨练技术,怕的只是这个时间太长,学了一身武艺活不到那一天了——但应该不会,2017 年就要发行一大堆 VR 游戏大作,至少 SONY 是这么说的。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看看 VR 游戏这条路能不能明年就走通了,虽然我猜硬伤还很多。
最接地气的其实是最原始的
VR 游戏遇到的问题很多。现有设备分辨率不够高其实只是个小毛病,头显昂贵、沉重、闷热就比较不能忍了,而体感控制系统能否在一年内进化得不像现在这样骗小孩儿,在不骗小孩儿以后一般人能否买得起,一般家庭是否有空间使用,都是巨大的问题。
VR 游戏前途十分多艰,国内去年、今年上马 VR 游戏项目,并期待以 VR 吹响转型号角的手游公司们,有可能集体变成笑话。至于那些本来就「不得不转型」因此「不得不做 VR」的游戏公司,还是自求多福吧。
而 VR 教育、VR 旅游之类,听上去都挺先进,实际做起来,都面临「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问题。教育很需要 VR 吗?旅游很需要 VR 吗?勉力为之,现阶段看来,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反而制造了不少问题。
然而,VR 内容也确实有容易变现、甚至已经变现了的。最早也最为人所熟知的变现 VR 内容,自然是 VR 毛片。VR 毛片能够轻易变现,自然是因为毛片极好地发挥了 VR 的特质,经过 VR 处理的毛片不仅是传统毛片的替代品,还有着传统毛片无法比拟的新奇体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产品和消费形式。
说这么多都是废话。VR 毛片能卖出去,归根结底还是「食色性也」。VR 哪天升级到能够带来优秀的味觉、嗅觉、触觉体验,VR 美食必然也会大卖——虽然这恐怕要脑后插管儿才能实现了。
那么,能不能找到下一个「VR 毛片」呢?能让人们不计较价格,不计较体验,拼着老命也要爽一把的下一个「精神毒品」,在哪里呢?
那自然要把眼光看向粉丝经济,看向那些最狂热的「迷妹」们。
VR 现场的神妙
鹿晗演唱会门票可以炒到 20000 一张,这充分说明了有多少人想去而去不成。然而,利用 VR,莫说几万人几十万人,就是一千万人同时观看鹿晗演唱会,也绝非不可能的事情。虽然不能亲临现场的遗憾或许无法弥补,但比起在家等着看录像,十几块钱 一张、几十块钱一张的 VR 门票,不介意来一张吧?
再说 VR 演唱会的表现效果。有些粉丝喜欢演唱会人多势众的热闹气氛,而有些粉丝则只想好好看自己的偶像而已。利用 VR 看演唱会,不仅可以屏蔽嘈杂人群的干扰,更可让你超近距离接触偶像。最贵、位置最好的票,出于安全考虑,离舞台也有一段距离。而 VR 呢?你完全可以站在舞台上看。
传统的拍摄方式,视角不会总集中在明星一人身上,总要给「配角」一些镜头,例如乐手、伴舞、灯光,乃至兴奋或突然泪流满面的观众。假如是多位明星同台的综艺 节目或演唱会,摄像机更不可能只照顾到其中一位——极端点儿的例子,SNH48 多人同台演出的话,怎么可能一直拍其中一位呢?然而许多粉丝确实是只粉某个人的,或者对自己偶像以外的其他人无感甚至厌恶。这是一个确实的痛点。
如果说迷妹心态你不能理解,那咱们可以说民谣、摇滚。即便你对贝斯手、鼓手的表演感兴趣,电视转播和录像怕是不会给你这个机会——镜头在他们身上停不了几 秒,遑论一直跟拍了。但在 VR 环境下,一直注视一个人的表演,就像在竞技游戏中追随某位玩家的视角一样稀松平常。VR 现场,将成为多视角观赏、完整观赏、定向观赏的解决方案,这不是对传统视频的补充,而是传统视频完全无法触及的境界。
那么,设备的问题怎么解决?昂贵的 VR 设备离推广还远得很,这是我们上文得出的结论。迷妹愿意观看十几元的 VR 现场,却不一定豁出去购买几千元的 VR 设备吧?
这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不然 VR 毛片也是无法变现的。因为,VR 视频和 VR 游戏不一样,他并不需要那么昂贵的 PC、主机设备支持,智能手机+VR 盒子就完全可以,而迷妹不至于连智能手机都没有。
谈到智能手机,严格来说现在的千元机看VR还有点儿费劲,分辨率只是一方面,存储空间不够才是硬伤。一个VR视频动不动好几百M,一般来说,还是稍贵一些的 手机比较合适观赏。不在wifi环境下的话,流量也是个小问题——不过4G流量如今也不算太贵,以后肯定也会更便宜的。其实千元机的性能很快也会提上去, 这些基础设施都会随着时间自然改善。
VR 盒子是什么玩意儿?200 块钱就能买到的设备——这是市价。实际上 VR 盒子技术毫不复杂,市面上种类繁多,可以说早就烂大街,真实成本也就几十块钱。公司豁出去直接送给观众的话,连物流费用算上,每个人的盒子成本也就 50 块钱——然而后续的 VR 内容可是一本万利的。这么便宜的买卖,傻子才会想不通。
拿我采访的这家公司来说,他们连备选方案都准备好了——与线下的 VR 体验馆、VR 网吧合作情理之中,与 KTV 合作就更是科学。进入 KTV 包房,佩戴 KTV 准备的 VR 设备,观看 VR 娱乐内容,甚至在 KTV 和明星展开同台对唱……这是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的事情。
听上去这么不错的「VR 娱乐内容」,当然早就有人做了。乐视、爱奇艺、优酷土豆、暴风影音、PPTV 等都有相应的 VR 娱乐计划,不过这些平台都太大,运营、分发应是主要工作,至于内容原创、内容制作的粗活儿累活儿,小公司还有许多机会。踌躇于 VR 路在何方的创业者,不妨一试。
VR现在昂贵、复杂、体验差,但可以预料的是,将来它会像智能手机一样,属于普及的设备。等到标杆化的产品出现(重点是体验好),之后就会有高性价比的产品出现,再之后就会出现很多「千元机」。这个轨迹,功能机走过,智能机走过,VR当然也会走一遭。
等到全民VR时代来临,如今提前做好准备的公司将会开怀大笑,前提是能活到那天。而活到那天的关键,就是在如今这个还略显不足的市场也找到可行的变现方式——而VR娱乐,正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