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前段时间,好像是与@榴莲聊天的时候,那时候正好碰上那个关于“环京津贫困带”的新闻。大家都颇有感触,因为我们就来自于那里,河北农村。虽然现在大家都在外面奔波挣命,但是每年还是或多或少都会回去几次。每次回家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也能发现家乡的变化。
既快,又慢。
如果说各种高楼大厦,商场公园,那真是日新月异。每次回去都会看到新的变化。而慢的是,人的变化。虽然硬件上提高不慢,但是人,还是曾经的人。有一些悄然的变化,但是还有太多,不曾变化。因为,人性,人心,才是最难改变的。
比如初中,高中。更不用提隔壁的衡水一中,弄的全国知名;在外面的时候,大家聊起衡水一中当笑话讲,而回到家乡,确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虽然素质教育,寓教于乐在外面属于共识,但是当面对亲戚朋友的询问,如果我说:不必这么紧张,玩玩,也可以考好大学。他们会问:一定会么?我竟无言以答。因为我并不能保证,虽然拼命学习也并不能保证大家考上大学,但是大家都这样做---这种群体性的行为让每个人觉得更安全。 可是,在更大的尺度上,北上广深,欧洲,北美,日韩。那些更加现代化的地方,大家都不是这么做,感觉上,就是一种脱节。如果说整个地球是一条滚滚向前的大河的话,而闭塞不开放的家乡,就向一条不同方向的小支流。也许,慢慢的,这条支流也会汇海,汇入大的潮流,找到更加效率的方向。但,那会是多久呢?
最近,又一个老新闻冒了出来,河北保定,乡村教师郜艳敏。一个获得河北省感动中国人物的被拐卖的女教师。一冒出来,就被受争议。无数的人问,中国怎么了。依稀记得我小时候也听说过,村里谁家的媳妇是外地的。现在想来必然不是异地恋,那时候又没有网络,老家也很少人出门。估计,也属于买来的吧?
人和人聊天,终究会聊出一些东西。这几个话题聊下来,突然有了一种认同感:我们在硬件上的进步比认知上的进步快很多。而我们的家乡只是看起来拥有了现代社会的一切。但是人心里,其实还是那个年代,不曾改变。
比如现代社会的基石--契约精神,比如大学到底是做什么的。工作到底什么最重要。什么是真正的铁饭碗? 太多太多。哪怕我们有了法院,不代表着这里的人认同法律。虽然我们有了高考,但是我们并不知道高考的意义。
外面是一片大海,家乡是一条小河。而我们只是一群到处游荡的小水滴,从小河到过大海,走过了坎坷路,有不少的优秀同伴依然留在了小河中,也许过的并不那么幸福,而在外面碰到的开心的人,他们其实并不是更加优秀。只是,他们生下来,就在大海里。大家都是普通人,随波逐流。但是流不同。结果境遇各异。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哪怕是家乡这个小河的水流,也不是我们几个小水滴可以改变的。但是,也许我们依然可以做点什么,比如挖一个小河沟,让一些人可以去海里晃晃,让他们了解世界的不同。再比如,做一个瞭望台,看一眼小河的前方。
这些,并不能一定让谁过的更好,但是,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人类历史上百万年,但是从人类开始描绘星空到送人上太空,只有短短几千年。 --- 问题只要看到了,就离解决近多了。我想,我们也许能做的,就是让人看到,不一样的生活,总会有人有感触,总会有更多人走出更有效率的路。
题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