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子的土掌房,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相传村中一位叫阿嗄的彝家小伙,为改变村民住洞穴,栖树枝的原始居住方法,在飞凤坡顶,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后,到山中砍来六百六十六棵栗树,挑来九百九十九挑粘土,用土筑墙,墙上横搭木料,密铺木棍、茅草,再铺一层土,土皮头洒水,然后用石头一层层夯结实。就这样,一幢幢左右连接、上下相通的土库房,在飞凰山坡被建造出来。 土掌房建好后,人们从此不再住山岩洞穴,也不再在树上栖息,都住上冬暖夏凉,牢固安全的土掌房,再也受不到风雨袭击,再也受不到野兽侵害。它反映了彝族先民从树上下来,从洞穴走出来,在这里起房盖屋及,从蛮荒走向文明的一个伟大历程。
进入古村,都是铺满石板的狭窄街道,现在大部分村民已经迁出,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依旧住在村里。
房子依地势而建,层层叠加。
不知这又是哪一户大户人家!
很多房屋求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修缮,看起来破败不堪,摇摇欲坠。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抱着古村。
村子最高处,修建了村史馆,但里面并没有什么看头。
磨盘围起的围墙。
房间内部结构,非常简单,冬暖夏凉。
古村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店铺,但都关了门,可能是因为Y Q吧,让这里的旅游业受到了如此大的打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