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章讲的“道可道,名可名”。道和名是互为表里,这个就好像是阴阳的交替。继上一章讲的,仁义礼孝标榜着社会道德。并不是说社会道德不好,社会道德是“名”,是一种“表”,而它的“里”,那个“道”,才是天然道德。
万事万物是不断变化的规律,而“名”是用来区分的。我们要杜绝的,其实是滥用社会道德去控制他人,以达到自己利益的现象。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在这章讲到,大的天道是能够容纳万物共生共存,生生不息的。他不会违背自然规律和人性规律。更不会依存在那些违背自然和人性规律的社会道德之上。也不会把仁义,孝慈,忠义等当成最高准则来依存,它只会顺从天道规律。简单的来说,我认为就是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应该顺从自然之道、人性之道,而不是被一些所谓的“道德”而绑架,去听听心的声音。
有部电影,叫作《何以为家》,是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主演就是事件的正主。电影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扎因出生在战乱国家,国家贫穷,人民普遍素质都不高,很多父母生下孩子都是给自己做苦力或者卖钱的。他从小就没有得到过多少来自父母的爱,最多的都是毒打和埋怨。父母都认为你是我的孩子,你就得听我的。没有付出爱,又怎么换来孩子的“孝”?其实社会上很多的事都在告诉我们,用道德去绑架一个人,就意味着混乱了。唯有发自真心的爱,自然就会换得应有的回报。
这一章还提到了“能量”,这个词可能我还没有探析到多深。不过我近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同频的人聚在一起,就会拔高整个能量场,也就是所谓的“同道中人”。不同频的人在一起,常常会互相撕扯、猜忌,反而会有可能双方的能量都被拉低。就像一个人老是在你面前跟你说教,但是你心里都知道那些道理,只是你更愿意用你的方式去做那件事。当然,更多时候我会去理解和包容给我说教的人的好意,但是接不接受还是在我自己。
我最近最深的感受,就是有爱的人,能量都很高,特别是无私付出的时候。
感悟来源 - 彦彦陪你读《道德图》第二十一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