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心情:写作是为了自引,反思是为了打破偏见与傲慢。
每天,我们都在做选择。
选择想吃的食物,选择想听的话语和想看的书籍,现在的样子是我们选择的结果。
当然,选择我们选择想看的,加深认知的同时也会增加固有的偏见。
所以,要多读不同的书,喜欢或者不喜欢,多结识不同的人,欣赏或者不欣赏。这会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避免在自己以为无比正确的认知里越来越狭隘。
每天都会有些颠覆过往认知的感悟,万分愉悦。
1 自卑是一种自以为是
你没有看错,诚然,骄傲是一种自以为是,自负是,缺乏自知之明是,自卑也是。
自卑就是秉承一种固定型心态,而非成长性思维。
就像鲁迅说的“从来如此,便对吗”,如果自负是坚持认为自己无所不能,那么自卑就是坚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论什么情况都不改变,不是自以为是又是什么呢?
同理,过度焦虑也是一种自以为是,对没有发生的事情恐惧是否朝着自己臆想的方向发展,难道不是一种妄念?
就像曾国藩说的“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放下“我执”,事情会顺遂的多。
2 工作是一种修行
工作更多被看作养家糊口的工具,这无可厚非。
一生那么长,而工作又占据我们那么多时间,如若仅仅为了稻粱谋,那这一生都有种逃离的感觉。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往往是伴随着工作精金的过程,无论你是否承认,工作都在无时不刻的驯化我们。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要“愚直的、认真地、专业的、诚实的投身于自己的工作”,“工作磨练了心智,具备了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这种对待工作工作的狂热态度让人觉得一度是老板洗脑。
现在想想不无道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经常会说工作和生活如何平衡,无疑将工作与生活对立来看,工作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3 警惕夸赞中的“陷阱”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常会这样夸赞一种孩子“你很聪明,只是还不够努力,你做些努力,肯定会很有进步”。
当然,这种被我们看作聪明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收到很多这种类似的夸奖。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收效甚微,他依然故我。
究其根本,聪明是一种容易让人沉醉其中的特性。因为聪明就意味着不费力、不执拗的得到,所以为了展示自己的绝顶聪明,就会放弃笨拙的努力和坚守,因为那样显得不够聪明。
语言会带来不同的暗示,而肯定结果的语言会阻碍孩子探索的欲求,为了维持虚幻的美好的结果。
如何夸赞呢,不妨试试运用肯定过程的语言。比如“你很有探索精神”、“你对事情拥有强大的好奇心”、“你遇到事情总是可以沉稳应对”、“对于学习,总是持之以恒的的坚持自律”、“对于成败,你拥有超过同龄人的超脱心境”。
夸赞中不断肯定过程,慢慢激发孩子的成长性思维,而非助长固定性心态。
4 锻炼意志力其实只需要阶段性的“一个目标”
心血来潮,制定花里胡哨的日程表,琳琅满目。
结果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扰乱心智,干扰专注力。
阶段性只需要制定一个目标,一个即可,哪怕简单如“挺直身子”,直至养成习惯。
神奇的是,完成一个目标,对于其他目标的意志力也在同步提升。
有时候,一就是多。
5 人生是单线程,没有如果
“事后诸葛亮”和“马后炮”是人的本性。
每种选择都意味着失去,人不可能同时拥有两种选择。
如果当初我那么做,会不会......警惕这样的想法,没有如果。
不要总是设想平行时空有一个自己,当初做了完美的选择,过着自己向往的生活。而另一个自己因为选择不善,只能接受现实的拷打。
人生就是单线程,没有如果,你的当下就是你的人生。
6
要经过多少反思,才可以不留遗憾,我不知道。
至少我每隔几年回想,都觉得当初的决定蠢到爆。
人生就是你会逆袭别人,别人也会逆袭你。
尽力做到“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