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沽宝辇花会系列之宝辇
原创 煮墨染卷醉尘缘 葛沽之九桥十八庙 2020-02-05
图片
图片
1986年复制的首驾宝辇主体结构,照片由王金波提供
图片1986 年首驾宝辇在扳钳工具九厂亮相
图片 右起笫二刘金铭副会长上台领奖,照片由王金波提供
图片1991 笫五届龙潭杯民间花会大赛颁奖,照片由王金波提供
图片图片2014 年津南·小站春季文化旅游节宝辇展演,王金波拍照
图片宝辇花会参加2018年·天津第九届妈祖文化旅游节葛沽分会场摆展 王金波拍照
葛沽宝辇
序
“满林桃杏厌黄柑,紫蟹香粳饱食堪。最是海滨风味好,葛沽合号小江南”。千年古镇葛沽为退海之地,先民肇始渔盐。随着元代的河海漕运兴起,葛沽成了繁盛的南北漕运水旱码头。明清两代的屯田种稻,使得葛沽成为虹桥柳影,水田漠漠的鱼米之乡。八方移民至此落地生根,多元文化融合传承。于是有了水流三带,九桥十八庙,葛沽八景那独具人文魅力的景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清代康乾二帝巡游葛沽,使古镇名声鹊起而跻身于华北八大古镇之列。古镇文脉悠长,清光绪年间设立的葛沽津东书院为清末著名的天津八大书院之一,直隶总督李鸿章亲自为津东书院题写匾额和楹联。
历经千年沧桑的古镇葛沽,蕴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璀璨的葛沽民俗文化更是葛沽人民的骄傲。明代万历年间形成的以宝辇为核心的葛沽宝辇花会,以众位女神祭祀典仪程式为中心,历经明、清、民国三代先后几百年的时间,形成了八辇二亭及二十几道花会的宏大规模。他融农耕文化、漕运文化、京畿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军旅文化于一体,涵盖了戏剧、音乐、舞蹈、书画、木雕、泥塑、刺绣等众多艺术门类,以宝辇花会体系中各道辇、花会的载歌载舞,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企盼。清道光年间葛沽文人萧凤巢曾写诗赞道:“一葛三蔓七个瓜(指海河、水流三带和镇内的七处池塘),九桥飞虹贯彩霞,花会宝辇迷人眼,晨钟暮鼓庙十八。” 几百年的薪火相传,将独具特色的宝辇花会融入葛沽人生活之中,为人们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成为葛沽人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葛沽民俗文化中的瑰宝。
“文革”中,葛沽宝辇花会被指为“四旧”而被砸毁。“文革”后,葛沽人历经坎坷,凭着对祖辈文化遗产的挚爱和至诚,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恢复了宝辇花会, 使延续几百年的古老民俗文化又开始以原生态传承。更有葛沽宝辇花会中的有识之士,在葛沽镇政府支持下, 联合葛沽第二小学,从娃娃抓起,举办了花会艺术课堂, 这样既丰富了学校艺术教育内容,又为古老的葛沽花会传承培养了接班人。还有一些花会也自己办起了培训班,向青少年学员传授花会技艺,使本花会传承后继有人。
葛沽宝辇花会曾多次参加国内各种传统文化展演,长乐老高跷还走出国门在法国一展风姿,为祖国,为家乡赢得了荣誉。2003年、2008年、2014年、2018年——2020 年, 葛沽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4 年葛沽宝辇出会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 年,葛沽以其民俗文化特色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
为传承保护葛沽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发掘葛沽民俗文化 , 正本清源讲好葛沽故事,助力葛沽镇新阶段经济建设发展,2017 年,葛沽贤达人士刘学仁、刘学诚弟兄在葛沽镇政府支持下,成立“葛沽古建筑抢修办公室”,收集整理古镇葛沽历史文化。现已完成的《葛沽宝辇会系列文稿》分别介绍了葛沽宝辇花会的每一道辇、花会的历史渊源,表演艺术、技艺传承等内容。这是葛沽宝辇花会诞生几百年来,第一次以文字、图像的形式,系统介绍葛沽民俗文化的尝试。2019 年春节宝辇花会演出期间,我们将已完成的辇会文稿单独成册发行,使广大观众在观赏宝辇花会时,了解葛沽历史,留住乡愁,热爱家乡。更寄希望于大家:为家乡腾飞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因时间仓促,限于水平,资料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大家读者批评指正。
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文化站
2019年1月
顾问:于东亮 刘学仁 刘学诚 宋来柱
总编:靳云璋
编委:王金波 段如何 李世成 杨茂龙 王 凯 暴虹伟 李元喜 张金桥(邓岑子) 郭金桥 康永泰 高建刚 王 欣 郭万梅 刘学孟 段景耀 王中秋 马兆盛 李春发
本册撰稿:王金波 现任会头:陈景安 版面编排:王 凯
此内部材料著作权归葛沽文化站、葛沽古建筑抢修办公室所有,未经许可严禁翻印,违者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