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

作者: 小tutu爱家 | 来源:发表于2018-08-07 16:37 被阅读0次
破茧

最近在听吴伯凡老师的认知方法论,其中提到舒适区, 舒适区就是我们的“茧”。

心理学家把我们在应对任何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大概分为三种:舒适区、成长区和恐惧区。

舒适区,就是这件事情你做起来毫无难度、得心应手,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就在你的掌控范围之内,你游刃有余,自信满满地把事给做了。但是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缓慢而且一旦跳出这个领域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及变化,你可能会觉得压力有压力,无所适从。

学习区,就是你做这件事情还是需要花点功夫和努力的,需要你跳一跳还是做到的,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困难性。比如生活中换一种做菜的方法,学习中接触另一个专业的书籍,工作中切换到另一个岗位……

恐慌区,就是你对这件事情感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觉得自己够呛能Hold住,你的内心是彷徨的,这件事情已经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觉得恐慌。 比如让我在公开场合场所进行演讲,或者让我去处理我不擅长的东西……

从小到大我都呆在舒适区里,父母替我安排好了一切,但还是要走出父母的圈子,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生存下去,总不能老呆在原生家庭里不去走出来。

舒适区也就是心理舒适区,是指人们习惯的一些心理模式,如果人们的行为超出了这些模式,就会感到不安全、焦虑,甚至恐惧。沉溺于“舒适区”的人,对现状充满着一定的满意度,既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也不会主动地付出太多的努力,所有的行为,无非是为了保持舒适的感觉而已。沉溺于“舒适区”的人,会感到非常惬意舒服,觉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压力,没有危机感,甚至产生自我麻痹感。处于这一区域,有的人甚至感到自己优越于他人。

破茧

        但“舒适”需要付出代价。在一些部门工作中还存在“一杯茶水,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纪律散漫,“磨洋工”、“突击应付,”甚至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想,从表面上来看,这种“心理舒适区”能让他们安稳过日子,但实质上无异于“温水煮青蛙”,最终将自食恶果。

如果在工作中安于现状,不敢或者不愿意跳出“心理舒适区”,呆在舒适区就是放空身体、停止思考,进入一种无欲无求,无忧无虑的状态,但实际上是进入停止进步的状态,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影响自身的成长,甚至给传染给其他人从而影响整个队伍的形象和战斗力。

跳出“心理舒适区”, 重新获得认知,必定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就好比向自己开刀,既需要“敢为人先、勇于自我剖析”的勇气,也需要讲究一些方法,关键要学习,以学习知不足,以学习补不足。通过学习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短板,补齐短板,突破束缚自己的茧才能实现“破茧成蝶”,否则将会“作茧自缚”。

相关文章

  • 2018-03-31

    破茧成蝶 时光逐流 它破茧而出 它在花丛中徘徊...

  • Can’t wait 蜕变

    破茧

  • 一周感言

    破而后立 破茧成蝶

  • 2018-09-12

    破茧而出

  • 路上

    破茧成蝶

  • 🙈迫己——成长

    成长如破茧成蝶,成蝶与否尚不可知,反正破茧之痛得承受着 。

  • 破茧 风清扬 原创

    破茧 风清扬 原创 1 你见过蝴蝶破茧而出时的美妙情景吗?我见过。 那...

  • 破茧重生

    人往往作茧自缚,但破茧就能化蝶。疾病就是人的茧之一。 茧和蛋一样,从里面向外破是重生或新生,从外向里破是摧残。

  • 小太阳习惯~破茧而出

    今天继续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今天最触动我的词是“破茧而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破茧而出。那如何才能破茧而出呢?成为...

  • 【练笔】厚积薄发,破茧成蝶

    厚积薄发,破茧成蝶 逆风☆花落 初中毕业时,朋友给我的留言是“厚积薄发,破茧成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破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ea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