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段时间了,写东西越来越难。
这真是个大大不好的趋势。
用基础模型来分析下,
最简单的模型:输入-处理-输出,
输入部分是够的,处理部分有问题,导致输出大问题。
哎,话说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良好的循环有很多种,最基础的的是,针对性的输入,多维度的处理(思考),果断地的输出;
输出形成反馈,指导更精确地输入,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问题,光明大道就在前方,为何就是难以走过去呢?
这是因为第二个环节是个“反人性”的环节,属于困难的事情,所以拖延与逃避。
怎么办?
困难的事情和必须做的事情,两者最后往往是同一件事情。
工程形式的分解,是处理困难事情最有效的方法。
思考分为两类,一类偏向提高认知,一类偏向指导实践;
提高认知的思考,可以走向三个方向:向上归类、向下分类及类比联想;
指导实践的思考,就是对号入座,看过去、看现在、以及推演将来,在没用这个知识是什么样的,用了之后又会如何,如此对比改进。
...
一番分析下来,发现真正的难点开始浮出来了。认知方面的三个方向都比较难,向上归类需要深厚的学识,向下分类需要很广的阅历,而类比更是大师级的专利。
不能好高骛远,只能贴近生活,从指导实践方面入手,但这似乎更难了。
因为分析现实,分析自己,特别是分析自己的失败,是件非常令人不爽的事情,会让人本能的逃避。
似乎又是一个死结,再次回到了对抗本能这里。
...
我以前认为我是一个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因为我每天坚持学习,追求进步。
但现实很残酷,不能直面现实,直面困难与失败点,那就是“僵固型思维”。
那些坚持学习只不过是一种逃避而已。
有些人学习时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有些人学习是为了逃避问题。
面对现实,直面问题。
不是让学习成为生活方式,而是让学习成为改善生活的方式,是新的一年的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