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在《活着》的序言里说:“我和现实关系紧张,说得严重一点,我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这一席话,于我,有醍醐灌顶之效。
活了这么些年,评判事情,总逃不过善恶。尤其是对恶,总是会恨得牙痒痒,总忍不住问,这世界到底为什么有那么多令人发指的恶行?然后彻底陷入一种遗憾与无奈。
但余华说,你要去寻找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也就是说,你要明白,善何以成为善,恶何以成为恶,明了一切前因后果,自然就能超脱于善恶评判了。
或许是这样吧。但我一直在想,真的所有恶行都有值得同情的原因吗?如果没有原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