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村里的扑克摊

村里的扑克摊

作者: 郭澄 | 来源:发表于2019-06-29 12:57 被阅读0次
    村里的扑克摊

    这几天在老家修理南平房,虽然把活交给了发小干,可有事没事还是回去看看。一个月集中回家的次数,堪比平时一年的次数。前几天,给家里送水泥,我骑上电摩急急忙忙赶了回去,放下电摩看到发小和送水泥的师傅,把最后一袋抬进家里了。一阵寒暄感谢后,他们各自忙去,我还得等送地板砖的。闲着没事,转悠到我们这个五千口人左右的文化中心地一一庙ha(供销社门前)。几个古稀之年老人的扑克摊,堂堂正正摆在供销社门前,尽情享受着晚年快乐。顺路来到临近的摊子前,看到四个人中,除门口一个婶婶和两个大哥外,还有一个是第二居民组年近七十的三窝。说他的大号村里可能知道的人不太多,但一说起二队三窝,在全村五十多岁以上人中,应该是家喻户晓。看到他在打扑克,我不由想起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供销社里的扑克摊。

    那个年代,村里社员们在“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指示下是很忙碌的。打扑克都是在下雨天或干活休息中的事。可能是时代和大环境所造吧,当时供销社很难买到扑克牌。我当时也就十一二岁,小朋友们和比我们大两三岁的哥哥姐姐们打扑克时,牌全是自己用硬纸板作的。只有二十岁以上的大人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买来一副扑克牌,供大家玩。

    三窝当时也就二十多岁,人长的很精干,1.7米以上的个头。常常头上戴个军用帽,身穿绿军装、警兰裤,脚蹬条绒青年鞋或军用球鞋,骑辆明光彩亮自行车,看上去很是潇洒。常常和他的朋友庆庆为伴,上地干活或去解店、临村看电影看戏。在村里可谓是知名人士,时髦青年。下雨天,在供销社的扑克牌摊子上,他俩是当然的主角。四个人周围,密密麻麻围着几十个观众。常常为了一张牌的对与错,争得面红耳赤唾沫飞溅。现场观众也是站位不同、立场不同,相互间争论不休。但不管多么激烈的争吵,最后都是在欢声笑语中结束“战斗”。当时村里三千多口人,就是在这种氛围里相识、相知、相融在一起的。十七个生产队,三千多口人的村子无论提起谁,相互之间没有不熟悉的……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潇洒人已经年近古稀。而原来供销社里的一个扑克牌摊子,已经变成了几个。柜台前已容不下他们,在门前广场上分成了几摊。参打人员也是男女混合老幼结合,来者有份,不再是青年人或“知名”人士的专例……

    三窝和邻居婶婶这摊战斗正酣……。突然发现婶婶抓了一把天牌,旁边另外一位大哥说:光头,光头,这牌绝对打个光头!三窝一听上了劲,凭着几十年的牌龄和技术,大声说道:少胡说!什么光头不光头。如果能打成光头,我这辈子就再不打牌了!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几个旁观者的应合。“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白布染蓝”!在所有旁观者的“指挥”“帮助”下,婶婶和同伴胜利了。三窝和对手挨了个“光头”。在旁观者的哟呵声中,他放下牌,把话多的那位拉着坐到他的位子上,在众人参差不齐的问声和笑声中走了……

    曾经的牌场“人物”,今天竟败在一介村妇手下,而且如此之“残”。虽然年过古稀,可身上还留着一丝英雄豪气。是这辈子再不打了吗?错!不是!牌场、酒场的话是万万不可信的。他是要养精蓄锐明日再战。不信的话,抽时间你到我们太贾村供销社门前的扑克摊看去,他一定在那里。这里没有金钱之争,没有贵贱之分,更没有十岁八岁的年龄分界,只有欢乐和开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村里的扑克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fm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