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种惯性思维。认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比起出生优越的人来说,这些孩子由于家境相对艰苦,心智性情各方面会比较早熟,懂事。我一直也是这么认为,后来,我发现,情况并不是绝对的。
前段时间回家,听我妈说邻居家有个儿子考上大专,目前在读大一。或许是因为是小儿子的缘故,上头有哥哥姐姐保驾护航,又有爸爸妈妈的细心呵护,这位弟弟从小便是较深惯养。他们家的经济状况全靠这家的爸爸一个人外出打工,既要维持全家人的生活,还要供几个孩子读书,可谓是辛苦至极。
今天这位邻居阿姨来我家串门,也说起了她这位小儿子,一直在念叨她儿子这几天的生活费用完了,但是丈夫还没发工资,很是发愁。我无意便问了一句,
“今天不是才月初吗?你们是每月什么时候汇钱给他的?”
“每个月的也20多号,也没个固定的日子。”阿姨说道。
我一听便顿时惊呆了,那不就是意味着,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花了一个月的生活费。
我继续追问:“阿姨,虽说男孩子花钱是多了点,不过这速度也太快了点吧,是在大学多活动是吧?”
阿姨答道:“我这个小儿子呀,就喜欢到处去旅游,这次五一就跟其他同学去广州玩了几天。”
啧啧啧,我心里默默感叹,如果之前没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大富之家呢。
之前,一篇文章《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与远方》风靡朋友圈,也是讲家庭不算富裕的大学生却有着挥金如土的本事。
这么一说,或许大家会发现身边这样的人其实很多。本身还没有经济能力,却硬要充大款,别人有的自己必须也要得到才行,这一切却要父母买单。
像我邻居的小孩,本来家里经济就困难,哥哥姐姐也刚毕业,养活自己已属不易,更何况还要照拂弟弟呢,已过花甲之年的父亲还要于外地奔波打工,只为让他安心读书。我不知道这位小弟在到处旅游的时候是否想过千里之外工作的父亲,是否想到,他旅游一次,他的父亲要省下多久的钱才供得起他,他的父亲是不是为此不得不吃糠咽菜,节衣缩食。
可更加让我惊叹的是,邻居阿姨丝毫不认为儿子这样的行为有何不妥,还一心穷尽精力为儿子筹钱,满面愁容。
昨天是母亲节,所有人都在歌颂母亲的伟大,可是母亲的伟大不是体现在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即使这些需求已大大超过自己所能负担的能力范围。母亲的伟大之处是在于如何教会孩子懂事理,明是非,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懂得钱财来之不易,当珍之省之。
想到了最近的热播剧《欢乐颂》中的樊胜美,虽然爱慕虚荣,可她拥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打拼而来,还要一直补贴吸血鬼般的家人,突然觉得樊胜美这类型的人远远强于这些明明没能力却还依然心安理得挥霍父母的钱。
爸妈爱孩子不错,可不该因爱而溺爱,最后受伤害的还是孩子,什么都不会,只懂得伸手要钱,难道能指望父母供养一辈子吗?
作为子女,更不应该认为父母的一切都是属于自己,他们供自己养自己都是理所应当。大学生了,照理也满18岁了吧,国外的小孩18岁的时候早就自己养活自己了。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都无法为谁的人生负责。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真的是这样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