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家校沟通的话题
文‖张爱敏
三步走:
营造良好氛围:沟通氛围就好像聊天的背景图,如果是阴郁的,那我们的沟通也会比较压抑;如果是明朗的,我们的沟通就会很舒畅。因此,家长更愿意在一个好的沟通氛围中敞开心扉诉说更多。
比如,一名女生在学校受伤了,伤到了鼻子,家长怒气冲地向老师发火:“我们家这是女孩子,要是破了相,你们负得起责任吗?”老师赶忙给家长倒了一杯热茶,请她坐下,说:“我特别理解你的心情,这要是我的女儿,我也会这么着急的。我们已经第一时间把她送到了医院,现在一起商量一下,接下来怎么处理对孩子最好。”妈妈感觉到被理解,情绪缓和多了,沟通也顺畅了。
一大早,小李老师就被年级主任叫出来,说班里一个孩子家长投诉了他。小李老师很诧异,不知道因为什么。年级主任告诉小李老师,昨天班里一个孩子纪律不好,放学时他就告诉了家长,孩子说是老师踢了他,正好孩子的腿上有一块淤青。她第一反应是这不是我踢的,我肯定没有打学生,并且很坚定地说你们可以去查监控。家长当着老师的面,没有说什么带孩子回家了,但第二天就向年级主任投诉。
家长最大的不满是孩子腿上有淤青,老师一句问候的话都没有,只是为自己辩解,完全不关心孩子。
如何营造良好氛围?
一张笑脸。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可以化解敌意,消除紧张。即便家长在自己不方便的情况而来,也一定要笑脸相迎。
一把椅子。主动请家长就坐,体现平等、尊重,消除敌意和紧张情绪。
一句寒暄。问问家长路上好不好走,冷不冷,表达了关心,同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一杯水。主动递给家长的水,让人感到老师的关心。
一双倾听的耳朵。家长的表达一定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打断,不过早表达自己的判断。这不仅让家长感到我们的尊重,而且可以了解很多信息,防止我们主观臆断。对家长的感情表达理解,比如说对孩子的担心等。当然如果家长突然来访,你又马上有课,也可以给客气地给家长说明,约合适的时间再次见面,耐心倾听。
一条具体可行的建议。“回去好好教育孩子”。这样的话会有很好的效果,对家长的建议必须具体,可操作。
真诚主动沟通。
尊重理解,
保持平和态度,(当双方由于某些原因产生情绪问题时,沟通往往效果不佳。)
牢记职责和形象,坚持底线,坚守原则。(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住“孩子就是孩子”,“家长就是家长”,“老师就是老师”。)
沟通中要讲语言艺术性。在谈论孩子的表现时,应先讲孩子好的方面,再说孩子的不足,需要改进的方面,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沟通中要学会耐住性子,积极倾听,并能进行“角色互换”思考。(并且老师“一言堂”,青年教师尤其要注意。)
沟通过程中称呼要亲切,避免直呼学生家长姓名。
智慧协商互助。
不频繁找家长
不对家长提出过高要求,
遇到困难共同面对解决,不推卸责任,敢于担当;
做好职业自护,做有心班主任。有必要将沟通内容记录下来,必须要落在笔头上,特别是对个别生的教育指导问题要“留痕”。
巧用三明治沟通法?
“先甜后苦再甜”的沟通技巧,当你向家长表达你的意见时,你可以:
说一下积极正面的信息,给予肯定。如你家小亮上课很认真听讲,小明最近成绩稳中有升,表现得不错。
指出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有时候小亮上课忍不住想和同学交流,要是能顾及一下课堂纪律就更好了”“阅读这一块儿一直是小明的弱点,作业更认真就能提高了”
结束时再进行鼓励。如“老师真的很喜欢这种积极主动的好学生,希望他以后保持优点,克服不足”、“小明是个好苗子,一定会有更大进步的”。
家校沟通要特别注意:
教育权威意识不宜过强,不激化矛盾。
面对家长沟通时,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当时不知如何答复时,不轻易承诺,要学会“缓一缓”。给自己“留有余地”。如“我再观察观察,调查调查”,“我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既不失礼节、身份,也不给自己找麻烦,加强自我保护。
沟通时,“弓不能拉满,话不能说绝。”有职业自护意识,往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很多时候家长会说“我是认真的”,到时候再二度沟通或者解决问题时,会人文地制造些小麻烦。
沟通中,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给学生和家长留面子,等于给自己留尊严,等于自我保护。
加强学习,规范教育行为,不碰红线,不触底线。(政治问题,钱的问题,性的问题。)
关注“三多”:与家长交流过程中,多一句关心的话语,多一些商量的语气,多一点儿理解的情感。
沟通需要技巧,但大巧无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真正的技巧在于“敬字当头,爱心为先”,拥用了敬业和爱心,智慧就会源源不断,沟通就会成为多赢。
沟通基于真诚,真诚是一种品格。沟通需要思考,思考是一项素质。沟通经过语言,语言是一门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