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感谢草房子的暖

感谢草房子的暖

作者: 好报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17-03-17 22:57 被阅读0次

    看《草房子》的最后一篇,看得泪眼婆娑,担心桑桑会因病离世,不希望这样一个惹人喜爱的小孩就这样离开,即使是在故事里。

    情急之下翻到最后一页,结尾写得朦胧,笼罩着淡淡的伤感,似乎暗合着心中不祥的想法。拖着沉重的心情,回看中间的过程,看到桑桑和爸爸四处求医,看到他背着妹妹吃力地爬城墙,看到他和爸爸去打猎,看到他越来越瘦弱安静懂事,看到他似乎准备好了离开这个世界……眼泪落个不停。

    结局呼之欲出,故事却在此时出现了反转,反转得如此突然,如此快速,让我措手不及,来回翻看那关键的一页,确定不是某种梦幻后继而破涕为笑,最后含着泪带着笑合上了整本书。

    这是近期看到的最让我喜欢和感动的一本书——《草房子》。很难用三言两语来描述这本书有多精彩以及它带给我的种种感触。相比吐槽烂片时的侃侃而谈,在这本书面前,我是如此笨拙而词穷。大概真是应了好友的那句话,经典总是无法用语言描述,而恶俗总是轻易化为谈资。

    我和好友讨论为何我们会那么喜欢《草房子》,讨论了半天谁都说不上来。她说这本书和她最爱的《似水年华》有着相同的格调,细想一下,确实是,都是古朴、安静之地,鸡鸣犬吠,生活简单清净,连时光的脚步都是轻柔而舒缓的,如同一处桃花源,将纷扰的世事阻隔在外,再残酷的现实在这里都失去了锋芒,只不过一个是童年版,一个是青春版。

    在《草房子》里,那个清幽的桃花源是油麻地小学,一所乡村学校,故事就在这里上演。校长文化程度并不高,但要求严格,通情达理,德高望重;老师大多来自周围乡村,受过些许正规教育,会一点琴棋书画类的才艺;学生当然都是一群农家小孩,平时走路去上学读书,放学后在田野河边玩闹,农忙时帮着家人下地干活,彼此家境相差无几,偶尔有个别与众不同。

    这样的场景和氛围,像极了我的小学时代,这大概也是我觉得这本书亲切、可爱、熟悉的缘故。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油麻地小学的房子是茅草搭建的,而我的小学是破破烂烂的砖瓦房,一到下雨天教室漏雨于是到处挪桌椅。

    很心疼天生秃头的秃鹤,挣不脱的自卑和孤独,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是多么害怕不同,任何一种的不同,害怕由此而来的异样的目光和无心的戏弄。同样惹人心疼的还有杜小康,家道中落的少年,骄傲而聪明,力图扭转命运的方向盘,百般挣扎却还是不得不早早扛起家庭的重担。我想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时,大概也是他挥别童年的开始,毕竟无所不能的感觉只是小孩子的专属。

    与他处境相同的细马则比他少了许多悲情色彩,大概因为细马比同龄人早熟,没有那么多挣扎和无奈,所以更能接受命运的编排。让人满是好奇的谜一样的纸月,悄悄的来悄悄的走,如同天空中的一朵云,短暂停留后又离去,你不知道它从哪里来,更不知道它去往哪里。让人唏嘘的是两情相悦的白雀姑娘和蒋一轮老师,在爱情里兜兜转转却终究抵不过造化弄人,连最后造成的伤害都让人不忍责备。还有那个固执倔强的秦大奶奶,不依不饶一辈子,最后却因为那群孩子们变得柔软起来,她把自己活成了她种植的艾叶。

    就这样,跟着顽皮可爱同时也善良聪慧的桑桑,我进行了一趟穿越童年的旅程,在旅程中重温人生所有美好的意义——关于理解、关于友谊、关于爱情、关于责任、关于扶持、关于希望以及关于命运等等,体会到无法言说的欢乐和忧伤。现实残酷,人世间充满聚散离合、浮沉起落,还好世间的孩子都拥有更柔韧的生命,更广阔的心灵,更饱满的情感,能更好的去应对、去承受那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去在残酷的现实和命运中扑腾、抗争。就这一点来看,孩子比大人要厉害得多。

    当桑桑走过病痛的劫难后在依依不舍中挥别油麻地时,我知道他也是在和自己的童年告别。从此以后,桑桑,杜小康,纸月,秃鹤,细马都再没有童年,懵懵懂懂的天塌下来也不知道忧愁的童年。

    童年远去,真实的世界开始显露出它的锋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谢草房子的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iy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