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从小年开始,甚至除夕到正月十五的每一天,都有固定的程式,涵盖了吃穿住行到祭祀仪式。今天正月初九,是“天爷”圣诞,当然就有圣诞的祭祀了!
一大早,父亲就会在东方动了——也就是黎明曙光初现时分,在宅院西北角的屋檐下,那块固定的小木板上摆个香炉,奠茶奠酒、烧香秉烛,供品则是两颗煮熟剥了皮的鸡蛋。之后才会在庭院当中“土爷”前摆个炕桌,同样的奠茶奠酒、烧香秉烛,供品则是灯簪馍(现在不见了,是一中用糜面做的馍馍,很硬,中间有个窝窝,祭祀时在里面倒点清油,再穿个棉检子,点燃后就是个灯簪)。祭祀罢了放一串鞭炮才全完成全部程序。然后这一整天就不管男人婆娘还是大人小孩,都要不断给天爷地爷续香火。大人有时还会在娃娃不动弹的时候鼓动说,多敬“天爷”就会有好运气,考试有好成绩。
为什么现在过年没有年味,除了吃穿已很富足,没有过去那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好的、穿新衣的奢望,还有就是现在因为务工、就学等原因,人们的流动性大,生活节奏快,对传统一些程式简化甚至摒弃,所以没有了文化内涵的生活,总是很空洞的。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过的都是农耕生活,他们对“天爷”和“地爷”心存敬畏。“天爷”其实和所有的神灵一样是虚的,但在农人心里,“天爷”是时序和运气,是主宰。而“地爷”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等生产元素和粮、油、肉等所有的生活物资,所有这一切在他们心里,要么只能顺应,要么是生存的支柱,而这些都是需要敬畏的,所以就有“长幼有序”、“内外有别”“顺天应命”之类一些说辞。
我无意在这里复古,只是当下社会大发展,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传承和底蕴,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和传承,是我们今天好日子的根基,是我们文化自信,进而引领世界的必要元素。只要我们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时序和规制之间,都心存敬畏,那我们的心灵会更清净,我们的心智会更健全,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美好。
所以,就把这段文字题为《敬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