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几天前,一朋友无意间向我透露,他要把理财产品全部赎回取出。
手拿几十万的钱,我以为他要去买房,可他却说是去炒股,去抄股市的历史大底,现在股市里许多股票已经接近甚至跌破历史低位,上证综指已经逼近2800点,而2800点是市场公认的政策底,也是2015年大股灾政府出手救市的警戒线。
此时不入市,更待何时?
我不知道朋友如此的底气来自哪里,为何会那么死心塌地相信本就像传说一样虚无缥缈的政策底。所谓的政策底都是股民的一厢情愿和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用来吸引眼球忽悠股民的幌子。
在一个正常交易又符合法规程序的市场里,涨和跌都是市场自然行为,根本没有政策底这一说,政府没有为一个正常交易的市场兜底的责任和义务。
反观当前的股市,人气散淡,成交量始终在低位徘徊,经济没有向好的预期,加上内外交困,盘中股指在毫无征兆中连创新低。
技术指标上,年线半年线包括中短期均线都反向压制着大盘,偶有的上涨都是超跌以后的被动反弹,对高度和持续性市场心存疑虑。
所以大盘继续往下是大概率事件,当然中间的过程会比较反复。
在一个单边下跌的市场,难言底部,只会更低。
【 2 】
当下,有三大事件直接影响着股市。
第一,是大家已经知道的中美贸易战。
美国7月6日开始对来自中国的340亿美元产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违反世贸规则,发动了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
中国来而不往非礼也,不得不应战,开出了对等的制裁措施,两相加在一起接近700亿美元,针对的都是实体高端产业和高科技企业,短期内,势必会影响这部分上市公司正常经营和业绩,反应在股市就是其股票价格预期的走低。
在11月份,美国还将启动达2000亿美元价值对来自中国的普通产品征加关税,一旦付诸实施,中国又被迫应战,同等跟进,造成后果的严重将难以想象。
中国与美国在2017年双边贸易总额为6359.7亿美元,如果开战,等同于对双方70%以上的产品征加关税,被征税的额度又无法转嫁,造成的后果是,两国之间的生意将无法继续交易下去,势必影响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及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从而反馈到上市公司的股价上,造成股价下跌。
虽然现在距离11月还有4个月时间,中间也存在一定变数,但是,这犹如一把达摩祖师的利剑在头顶高高悬着,在这种中长期的心理压制下,包括机构在内的广大投资者,难以放心大胆地入市投资。
其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3月21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5%至1.75%的水平,这虽然是美联储今年以来首次加息,幅度也不大,但是在6月初,美国再次宣布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达1.75%~2%的区间。
半年不到连着两次上调,足可以说明美元已经进入加息周期,下半年预计还会加息两次,市场上保守估计,美国这波加息潮将延续到2019年底才会最终结束。
美元加息,世界各国的货币都要跟着加息,人民币也不列外,因为美元是世界主导货币。
前段时间中国中央人民银行出人意料的降准(降准备金率),释放给市场近7000亿资金,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对小微企业的一种定向倾斜,意在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燃眉之急,是短期行为,相信不会再有第二次,接下来很可能就是加息,当然幅度不会很大,但其释放出来的信号值得警惕。
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美经济深度融合,美元进入加息通道,人民币不可能独善其身。
在一个加息预期强烈的市场,流动性趋紧,证券市场更难有起色。
其三,就是国内连续多年高增长的房地产市场出现明显的见顶信号。
近年来,一二线核心城市出台的史无前例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政策,限贷,限购,限价,限定持有年限等多种措施并举,特别是人民日报旗下媒体《中国经济周刊》刊发:“去库存目标已实现,棚改货币化无保留必要” 的文章,预示着从2014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棚改将告一段落。
近期国家开发银行对棚改政策进行调整,将棚改项目的审批权先上收总行,新的项目基本暂停审批,棚改过程暂停货币化安置。
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当日市场上数十家房地产公司股票跌幅巨大,应与此有关。
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回落,不仅表现在需求端上,也表现在住房供给侧。
今年1-5月,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速为13.2%,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而40个核心城市以外的三四线城市施工面积增速仅为3.6%,三四线城市虽然增速低,但由于棚改暂停影响,势必造成需求端回落的速度快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住房库存很有可能将重回上升通道。
房地产曾经是国民经济的龙头,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证券市场上更是占据着十分之一上市公司的份额。房地产行业又牵连着上下游许多产业,特别是建材、钢铁、玻璃、水泥、装潢等,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裙带关系。
毫不讳言,现在股票市场上有将近一半的上市公司与房地产有关联,房地产不景气,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下滑,预示着相关股票价格的下调空间将被打开。
房地产板块在股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权重,从而拖累整个大盘。
【 3 】
买股票就是买预期,现在外部环境尚不明朗,国内现状又雾里看花。
反观近期跌跌不休连创新低的大盘,每次反弹都无功而返,完全是市场内存量资金自导自演的结果,极其被动,上证综指在悄无声息地跌破2800、2700两个整数关,市场也毫无抵抗之力。
这波下跌行情直至看到2691.02点,方才出现一根无量的中阳线。
量在价先,既然反弹无量,说明还没有跌到底。
没跌透,就不会有主动性买盘进场,成交量就不能有效放大。
要知道,曾经的大盘在1500~2500点(上证综指)之间横盘长达数年之久,让多少股民无可奈何花落去。
谁敢保证这波下跌行情不会跌到2500点或者2000点,乃至更低。
所以,本文的观点是:
捂紧口袋,不轻易抢反弹,不去预测底部,多看少动。
≈ ≈ ≈ ≈ ≈ ≈ ≈ ≈ ≈ ≈ ≈ ≈ ≈ ≈ ≈
附录:市场接近底部的几大特征
1、彻底抛弃“政策底”的幻想,也并不是股票便宜就是底。
a、当大盘由连续阴跌转为快速急跌,市场上哀鸿遍野,上至大小机构下至普通投资者表现极度失望乃至绝望,并不再去苦苦探求和猜测底部,市场上看空一片,这时往往就是市场进入底部的征兆。
b、此时大盘转而会进入一个磨底的阶段,这是一个很折磨人的过程,许多人由于耐不住寂寞而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
c、磨底,磨底,底是磨出来的。
2、强势股毫无征兆接连跳水,连续闪蹦,庄股爆仓,市场上同时出现大面积跌破净资产的公司。
3、私募被清盘,大股东质押的股票跌破平仓线,并且此类公司数量短期内急剧增多。
4、基金出现大面积亏损,无论公募还是私募基金即使打折销售也无人问津,市场上人人谈股色变闻基色变,唯恐避之不及。
5、管理层包括中央媒体暖风频吹,并伴随着降低印花税等实质性利好政策出台,甚至有关键性人物出面讲话。
6、去相关交易大厅,看到的都是喝茶打牌聊天的民众,少有盯盘的股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