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把大江东去+艰难的制造看完了,7175页,耗时五个月。看到7174页时点了一下评论,才懊恼的发现小说完结了。
这是一本小说,也是一部时代发展史,从1978年到1998年再到2008年。我好想一口气行云流水感叹这时代的起伏,想用真诚又与众不同的词藻对阿耐这部小说大加完美。
从哪里开始说呢?先用我滑坡的记忆力回顾一遍吧,回顾就会包含所有了。
宋运辉的父亲宋季山因为被国民党抓去救治伤员两个月,国民党溃败后就与地富反坏右敌特脱不了干系。政治斗争大背景,父母也算文化人,唯唯诺诺一辈子,亲戚同学唯恐受牵连,宋的姐姐宋运萍也时常提醒弟弟谨言慎行,所以关起门来宋运辉享受到充足家庭的温暖,在外面却只有憋屈和隐忍。好在努力和天赋没有辜负他,经过一番曲折和姐姐的牺牲,终于大学,开始翻身之路。
上大学以后,不能不说宋除了天赋肯钻研,理论基础和底层实践经验丰富,他的运气真的很好。因姐夫的关系,被县长认识后推荐给金州厂,有了这个国营厂大平台,又有水书记的赏识,同样进厂的大学生,他被安排到生产线,别人被安排去办公室,生产线辛苦却可以沉淀下实打实的技术,办公室整天附着在不同的领导阵营,搞权谋。这阶段国家快速发展,有技术便总是有翻身的基础。宋的赤子之心贯穿整部小说,社会环境让他改变秉持的原则,但始终没有腐蚀他的赤子之心。其实回顾整本书的人物,不管财富高低,最终受人尊重的还是那些保持了一腔热情的人,不管坚持的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