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们今天干嘛了?”
“在家办公”
“哦,我今天又拼了双击炮弹车,还给你拼了个礼物,好多层...
最近动物世界有探索了好多新奇的东西..
还学了丢三落四,比如我总丢东西;一心一意,比如我爱你一心一意呢...”
没错,我的儿子,超级小话唠,宇哲小朋友,因为他的热情,开朗,活波,永远笑眯眯,身边从来不缺小玩伴,即使陌生的环境也能很快玩到一起,从我让我操心.
同样生活中我俩的日常:
“妈妈,你今天好漂亮
妈妈,今天累不累
妈妈,谢谢你买的玩具
妈妈,狗狗不怕,你走后面,我来保护你;
不过下次我看着你走前面,像我现在一样,胆子放大,狗狗不会咬你的”
很多次,我开心但心里在想,为什么这孩子这么懂事?他这样做开心吗?
随着年龄增大,他开始变的好强,不论大小比赛事事都要争第一,甚至有时候闹脾气,我很着急,但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办?每次安慰肯定没用,如果随着时间慢慢淡漠掉还好,如果一直这样,未来的学习阶段,乃至进入社会,一定会对他的人生有有影响.
还有很多生活小细节的变化...
更抓狂的是马上上小学,时不时听朋友们讲述自己孩子上小学的情况,上课老师讲完,下课回家自己带着做作业的各种挑战....我开始担心各种学习不好怎么办?老师不喜欢他怎么办?上课调皮老师会不会批评?等等....
只剩下负面情绪.......
恰逢遇到了疫情,把我们分开了,他在老家,我在武汉...除了思念,更多的是担心,焦虑....
他每次都会安慰我,“妈妈,我很好,你们不要出门有病毒,我们也没有出门,等路通了,你们就回来”....我只能默默地不争气的流眼泪....
期间无意中,看到一本书《当我遇见一个人》,感触很深..
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
我们一路都活在恐惧中:幼儿园时恐惧“不听话就惨了”,上学时恐惧“成绩不好就一辈子没希望了”,工作后恐惧“表现不佳前途就没有了”……我们随着物化的车轮打转,一刻不敢停,不敢想象“如果我不具备任何功能价值,会发生什么”。我们是具有功能价值的“物”,还是真正存在的人,取决于我们是否被另一个人饱含深情地看见过。
现在,停下来想一想,如果剥离所有的功能价值,我是谁?我所追求的一切,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还是被恐惧驱使而追求的?没有任何外在标签的我,双脚是否还能踩在大地上,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看见,是真正的爱。
那一刻,我的焦躁的心安定了下来.
开始思考....
还记得在一次与一位CEO老外吃饭中,他问我们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说做了母亲后的我,想成为儿子的榜样!
所以,我必须改变....
开始慢慢接触这一块,才体悟到其实自己给你所谓的爱,都是自以为的,还停留在我自己小时候缺什么就给他补什么,各种物质等方面的满足,也只能停留在幼儿园阶段,随着他人格健全,更多的是自己自我成就方面,这些是我之前疏忽了的地方.
我开始阅览各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相关的书籍,视频等,这个过程中“感同身受,以身作则”,常常在我日常管理工作中用到的在这里也同样重要.
是呀,无论网上,身边大家都吐槽的大人,小孩都有变成手机狂,究其根本还是家长不自觉,小小年纪的孩子们自然也能成瘾.
那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啥事未来孩子需要我却没有的能力.
阅读阅读
据说未来教育阅读能力要求会大大提升,而我从小真不怎么看书,参加工作后大部分书都高搁在书柜里积灰.
想明白了,说读就读.
为了让自己坚持下来,避免三分钟热度.
制定了一套相关流程:
目的:
学习育儿相关书籍
体会阅读过程的困难,想办法克服的过程-一一记录,样本参考.
养成阅读习惯
目标:
每月8-15本书籍,年度100本书籍
具体行动:
1)时间安排:早上5-7/晚上9-10
2)阅读利器:思维导图笔记/学习速度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
3)每周一总结,当周的完成进度和改进
从刚开始的看2行就要睡着,到早上能自行醒来开始,再到能把精华用思维导图输出,到迷茫想放弃,再到参加社团打卡,重燃斗志,激励与鞭策自己.
将近3个月时间,阅读时间突破近300小时,完成25本书,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满足,当然每一个过去的战绩不是结束,而是新的起点.
未完待续....
《愿值得被你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