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情况下,客户才愿意继续来找我们来复购产品呢?
一定是我们让客户变得更好了,比之前的产品与服务感受更好了;而不是客户的一个平替选择,如果只是差不多的选择,那么有一天他还会继续去换让他感觉更好的产品;
那如何让客户感觉变好呢?
这就需要在服务客户过程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和详细的沟通,知道客户在之前是选择什么品牌、什么面料、什么价格,以前在对之前的产品有什么不太满意的地方,有什么特别满意的地方;
人选择一件商品,一定是因为这个商品恰好满足了我的一个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个需求满足之后我很开心;这是决策环节,当到了使用环节后,或者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各种情况;
比如有的商品只是看上去感觉还不错,但是用过几次,像衣服洗过几次水后,品质就不好了;
同时呢,我们还要去了解客户如何去选择商品,去哪里买,对于时间宝贵很忙碌的人来说,他们是很少有时间去购物,时间因素也是一个选择的条件;其次,这件衣服是否与客户匹配,很多人对于基本的穿搭是没有概念,是否有专业的人来帮他做了一些穿搭建议呢?
表面上是客户买的一件衣服,但是背后呢他的决策因素很多,也有很多偶发因素,更重要还有使用过程中的体验也很重要;
基于以上,我们要想达到让客户因为在我们这定制衣服而变得更好的服务目标,我们就需要针对过去他的购买过程和使用过程做更详细的了解,基于此我们再去给客户推荐之之前更好的产品,或者能够规避之前问题的产品,我们的目标是让客户感觉在我们这定制的体验与感觉更好,使用后对产品的感觉也更好;
如果我们只是给客户推荐了一个之前购买过的产品的替代产品,不好意思,这样的客户一定很难变成我们的忠实用户;
所以,我们服务客户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让客户变好,一定要比他们之前要更好一些,无论是产品体验服务体验还是性价比都要更好,也就是雷军所说的极致的体验,或者说超出客户预期的体验,这样客户才能印象深刻,才能持续跟随我们;
在这里我想举个案例,之前服务过的律师客户,他之前呢都是在他一亲戚那定制衣服,确实非常便宜,于是在那连续做了几年,但是呢慢慢自己的收入层次在升高,就感觉那个衣服已经配不上自己了,就想要体验更好的产品,于是就找到了我;他自己也说,他亲戚那也有很高端的面料,也能做些高端的衣服,但是我内心是有怀疑的,因为之前的印象太深刻了,很难改变;当有了更好的选择时,他就换了;
之前的时候,我也想过用低价的策略来吸引用户,但是最近接触到的一些客户和经历,我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趋势——人总是在慢慢趋向于高级,人总是想要去体验更好的商品与服务;
所以后来我就明白了,我们不要觉得是为客户着想去推荐一些便宜的产品,我们一定是要基于客户的层次与收入,去推荐相对应的更高级一些的产品,客户因为穿上我们的衣服而更自信更有底气才行,这样我们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在我们收入能力范围之内,我们给客户的建议永远是要买更贵一点的商品,体验更好一些的产品与服务,我们人才能慢慢去让自己走向高级。
之前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卖衣服的,那么我们的原则就是能卖出去就行,客户想要什么我们就卖什么,但是对于一个高端客户我们卖给了他们不太高端的产品,可能客户买了,但是回去可能不会穿几次,不单单是浪费产品,更重要的是客户因此对我们的印象很差,以后再也不来买我们的东西;
我们的服务目标是提供美好,贩卖美好,通过我们的服装让客户变得更有价值,变得更有自信,在商场上能够所向披靡步步高升;
所以呢,不是客户想买什么我们就卖什么,我们销售的原则是让客户去买一些更好的商品,客户因为体验过这些更好的商品而让自己慢慢变得更好一些;
当然了不同的人所处的人生阶段不一样,对于刚毕业处在温饱阶段的客户来说,不出错看起来很专业就可以,所以我们也会给他们推荐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但是对于一些高级别的管理人员,我们一定要敢于去给出建议,敢于引导用户去走向高级;
这里面有个前提假设,越贵的商品品质相对更高一些,并非一定要是大品牌,当然有时候也可以选择大品牌来装点门面展示实力,只是到了更高的段位时,我们更需要品质与细节,不需要品牌,因为我自己就是最大的品牌。
当然了,不同的品牌定位不同,海澜之家定位的就是职场新人,这个群体人群数量足够多,通过低价规模也能做很大的生意;但是我们的定位是属于一对一的专业化服务,我们规模有限,所以我们只能走品质服务路线,依靠高客单价高服务口碑来获得发展;
如果没有高客单价支撑的高端系列产品,我们不可能获得高口碑的,所谓的性价比不适合高端路线,更不会获得高端用户的口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