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到的锅贴
家附近的临街商铺,相邻两家小店。一家以生煎为主打,另一家则以锅贴为特色。上周末,我去得早了些,吃了两家的闭门羹。凑近一看,生煎店营业时间7:30开始,锅贴店8:00开始。我败兴而归。
这周末,还是忍不住想吃生煎和锅贴,我晚了些时间,8点一刻到了店里,这次营业员都见到了,可是被告知,生煎两分钟就有,锅贴要等半个小时。这时,生煎店里已经有两三拨吃货们在排队等吃了。我犹豫了一下,买了生煎,再次放弃了锅贴。我没有认真去统计有多少人因为不愿意等待而放弃,但就在那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我看到有四个人本想买锅贴,最终转而过来买了生煎。
连续两周没能吃到锅贴,我就替店老板操起了心。作为两家以抢占食客为目标的小店,差异化竞争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店老板却忽略了一个极其细微的现象:锅贴店晚半个小时开门。对以早午餐为主要营业时间的小吃店来说,每天晚的这半个小时,可能是致命的。因为每天这半个小时,它都在为竞争对手默默地做着“神助攻”。起码,在开门时间这一个细节上面,他没有向比他优秀的那个同伴看齐。
不要放弃向你的优秀同伴学习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止在商家组织中出现,也在我们很多职场人身上出现。我们经常说那些书里面的、媒体上的榜样距离我们太远,生态不一样,我们学不来;可是,当我们身边出现了一个生态近乎一致,跟我们身高、块头差不到哪里去的同伴时,我们却对他的优秀视而不见。
看不到的标杆
部门内有两个应届小伙子A和B,两人同一专业毕业,同一天进公司,合租一套房子;办公室里两人座位相邻,安排的是由同一个师傅带。三个月实习期即将结束,A被一致看好,B却被淘汰。闲聊中问他师傅B差在哪里。师傅说了一句,
上班时,A经常拿着图纸小心翼翼地问问题,B经常拿着手机偷偷摸摸地刷新闻。
所以,如果两人相比较,在不考虑背景的情况下,B一直会是被淘汰的那一个。
刚进职场时,少年懵懂,不知也未问。可是,一些职场老兵,却是主动放弃了向优秀的同伴学习。理由是,工作这么多年了,不擅长的,也不需要再擅长了。人未老,心却先老。
有这么一句话,形容的就是这一类人:“(这些人所谓的)有十年工作经验,只不过是把同一个经验一直用了十年“。办公室里这样的”老同事“不在少数。Word、Excel的操作水平,与刚毕业的大学生没什么差别,充其量打字熟练度好些罢了;PPT基本不会用,因为一直没被要求用PPT做过汇报;没上台做过培训;没主持过一次会议;写不清楚一个项目情况的书面沟通函;不论岗位经验几年,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开口问主管怎么处理;习惯说“这件事,我们去年就是这么做的”……
之前有一位女同事,做销售助理,身材瘦小,却把一个老大难区域里面的几个大老爷们支持得非常到位,管理得服服帖帖。跟销售经理沟通时,她有时会像母亲哄孩子一样说话,有时会像小妹妹请求大哥哥配合一样说话,有时会像领导安排任务一样严肃,有时也会像同伙伴商量问题一样沟通。总之,跟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她会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我向她请教经验。她说,
在不忙的时候,会用心听其他同事们打电话,不是偷听,就是仔细去听其他助理跟不同的销售是怎样沟通的,哪一种方式沟通的效果好,就在心里记着;哪一种方式沟通的效果不好,就问问自己该换哪一种方式来沟通。
她知道怎样向他人学,她也的确做得比别人好很多。
人有两样心态要不得。一是好高骛远,一是自恋。好高骛远,让人看不清当前的处境;自恋,让人看不清前进的道路。所以,有这样心态的人,既缺乏努力的目标,也缺乏脚踏实地一点一点进步的动力。长此以往,舒适区就是最好的安身之所。想想,很难;想想,也容易。向身边比你优秀一点的那个同伴学习,一旦开始了,你缺的也就是养成一个习惯而已。
其实,我还是想早上能吃到锅贴。只不过,下次在付钱的时候,我可能会找锅贴店老板聊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