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卓凡.黔源竹韵
你写的这些所谓的竹编文学没人看的,还不如整理一些教程放上来,才有更多的人看,这是一位业内人士给我的提议。对此,我也反省沉思了整个晚上,是啊,我写的这些有什么用呢,对商业回报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还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我错了吗?
第二天又满血复活开始从不同角度去解析竹编,一直在思考,竹编做不起来或者是不被更多人认同的原因我想不是技术不够,不是产品不够精美,而是人们对竹编没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或者从不会真正去思考竹编,这是思维上的主观意识形态偏见。中国竹编一直没有连续的文字记录,教程可以用实物得以传承,但文化却没法通过静置的竹器得以彰显,这需要文字的记录。
更多的竹编从业者只是站据在商业利益方面加以考虑,利益之外的东西,多做一点都是浪费,竹编虽然是一门不会太容易的技艺,但只要肯学,只要愿教,总还是能传承的,相对而言,它是有规律可寻,有方法可教的。而对于竹编文化而言,这就不会是寻着规律能够让人们理解和接受的。
见得多了,总是有好处的,中国竹编本来文字记录就很少,能够找到的只是那凋零的只言片语,或者是太重的商业广告,或者是自吹自擂的模板式的新闻报道!只是歌颂美好,只是抒发繁荣,而我要做的,就是之初不足,还原现状,可能会得罪一些人,可能会不那么美好。竹编文学,作为文化的一种文字记载形式呈现,可能会采用较为唯美的方式加以表达,这只是文学创作需求而已。
教程可以教会人如何编制,可以出不少编制者,但不能让人如何去喜爱,竹编文学则会让人如何去理解,竹编的真实记录则会让人如何去思考,文化文学的传播,能让人们如何去爱,如何去尊重。来点真实,利益之外的东西,也是一种值得做的意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