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觉得做事很容易很顺利的时候,那后面可能就是一个陷阱。
问号这里应该填什么?你可能想都不想就会说填16呗!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错了!
赞评却告诉你,我刚一看到这幅图的时候,我也填错了。
所以越是遇到顺境,咱们越需要警醒,需要观察,需要努力的去发现有没有坑?
为什么马上会想到16这个答案呢?因为这个题面看上去总共就是16个数字:1、2、3、4、5、6、7、8、9、10……一直到16,就缺一个16。你已经对这个模式进行了识别,就自然而然得出了一个结论。
但问题是,这个模式也是错的。
大家再仔细看一下第三行,不是9、10、11、12,而是9、11、10、12——我们之所以会忽略这么一个微小但极其关键的差别,是因为你既有的模式不假思索形成的那个判断,已经在规范你的感知了。
每个人对一件事情、一个人的评价,其实跟他要评价的人或事关系并不大——他说的是他自己。当你对世界下判断、表述你看到的世界的时候,你表述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你的世界观。
当你遇到障碍的时候,说明你跟这个障碍是有缘的。真正的认知优势,是不堕入那些很多人都觉得是障碍的障碍。真正的优势,不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直接「绕开陷阱」。
先保持敏感,不依赖常规思维;遇到事情直击问题,人说谋定而后动,不外如是。
所以遇到陷阱也要学会,哲学对话三步走:
1. 用反诘法,使对话更为深入,跟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要一再请别人把他用的字,用的词说清楚,这会使对话更有效率。
2. 用归纳法,提炼自己的观点,譬如谈到勇敢,你就要从你所见过勇敢的例子提炼观点;谈到正义,也是一样,从你所见过的各种例子来加以说明。
3. 用辩证法保持开放的心态,辩证法承认我是正方,那么一定有反方,所以要有这样开放的心态,才能够截取别人有价值的观点,再往上综合提升。
每一个人对对一件事情,一个人的评价,其实跟他评价的这件事情,这个人没关系,他说的是他自己。想了解一个人,别听结论,听他(她)怎么说。
举个例子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这句话可以用在男女之间,比如,你和一个女生走在街上,突然她问你,你要不要吃冰激凌?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但是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我不想。但是你真的听懂了她的问题吗?她说的是我想吃冰激凌。
“最重要的优势是,不是你有意绕过陷阱,而是你的某种能力跟这个陷阱没有发生关系。”
这句话让我想起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成功者身上的优点,并且由衷佩服他身上的这种能力,但是当我们夸他或者他自己谈起这些的时候,他往往会说:"这没什么,我觉得很轻松啊!"等类似的话。其实并不是他们虚伪或者谦虚,是他们真的不在意自己身上已经拥有的优点或优势,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
举个例子,在环境特别好,父母特别懂教育的原生家庭长大的孩子,就比那些原生家庭不怎么好的孩子心态好很多,这里的环境不仅指经济条件如何,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和良好的关系。
所以,心态好的孩子抗打击、抗压力的能力就比其他孩子强,他们也更容易成功。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却不知道自己比其他人强在哪里,通常就说自己比别人更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