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两个故事:
有一个家境非常优越,自身条件也很不错的姑娘,曾经有过三次恋爱,且都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
第一次,是她的初恋。 恋爱对象是大学同学,一个清瘦俊朗,朴实乐观的男孩。 他对她的好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这个男孩总是简单的吃些食堂里最便宜的饭菜,然后买她喜欢吃的清蒸鱼放在保温盒里,每次她要给他买衣服或者鞋子,他总是发现很多不买的理由。 而他为了能有相对宽裕的钱随时买她喜欢的东西,做了两份课余兼职。 直到毕业后,他专程去到她所在的城市,找到了稳定工作,并且仍然坚持擅长兼职,一如既往的对她好。
就在他们开始商量订婚和以后生活的时候,她的爸爸一句随口的话,她却当真了。 她爸爸是做煤炭生意的,有自己的煤矿,家底不是一般的殷实。 她突然想试探一下即将成为她丈夫的他。 于是就让爸爸出面,用五十万元的条件让他离开她。
五十万元,这在二十年前前,是一个何其庞大的数字。 而偏偏他生在农村,父亲糖尿病却没钱治疗,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刚读初中。
经过几日的煎熬,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收下了那笔“分手”费。 他们再也没有见面。 只是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无论选择那一项,都注定是错的。 在后来的二十几年里,她几乎每个月都能收到他寄来的钱。 他一直在偿还,一直是钱,还是情。
第二次恋爱,实质上与第一次差不多,最后也是因为关于金钱的试探,男的没有接受,也没再见她,换了手机号,带着尊严去了不知名的地方。
第三次恋爱,对于她爸爸的试探,男的有些轻蔑的接受了,但随后又添加了更多的钱,买了几件名贵的金饰品送给了她。 后来他们结婚了,两年后有了孩子。 再两年后,她发现丈夫有了外遇,而且不止一个。 最后,他们离婚了,她自己带着孩子,再没找到合适的男人。
获得的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临床医生芬森,晚年时候想寻找一个接班人。 他的助手担心他找到的徒弟,会因为家境贫寒而容易被金钱诱惑,所以建议以高薪聘请的方式。 芬森断然拒绝了,理由是这样的考验,必定将会被考验者在现实与梦想面前,做两难选择时,内心无比纠结。 而且无论结果如何,都必定两败俱伤 。
芬森认为,一个人无论拥有多大的权势和财富,都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去俯瞰别人,也不要设局去考验人性。 这毫无意义,且愚蠢至极。 而最后,他的接班人坦言会被诱惑,甚至因此一生碌碌无为,而世界上会因此少了一位著名的医学家。
评论:
在被考验者深陷突破的时候,拿到考验者的软肋作为筹码的所谓“考验”,是荒诞的,不道德的,无任何意义可言。 “人性”是脆弱的,它需要保护,而不是设局考验。 设局者在布置圈套的那一瞬间,他的“人性”本身就失去了高尚,甚至可以说是龌龊不堪。
但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之中,必然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考验。
不要空谈人性,不要给人套上“人性本恶”的原罪枷锁,也不要毫无根据根据地给人戴上“人性本善”的高帽。 “人性”不是一个抽象,静止和绝对的东西。
“人性”是很具体的东西,一个人是“善”还是“恶”,与他的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 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如果不幸被恐怖分子带到“魔鬼训练” 基地”,就会变成杀人的机器,魔鬼。
“人性”是动态的,变化的。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误入歧途的人,在亲人或朋友的关爱和劝导之下,都重新成为了一个正常而善良的 人。 但也有很多平时看着非常善良的人,因为重组不住诱惑或刺激,突然变成“罪犯”。 有很多德高望重的长者,也会因为一时的不慎而晚节不保。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善人,也不存在绝对的恶人。 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引导“人性”向善而存在的。 一个罪犯,当他认罪伏法之后,便变成教育和改造的对象,通过教育改造,最后也会成为一个善良的公民。
一个人,心中必须要有信仰,在生活中不断的坚持学习和修行,才能一辈子做善人。 无论你是一个宗教信仰的信徒,还是一个生命信仰者,都值得心怀虔诚,虚心修行,不断学习,接受生活的各种考验,最后才能实现生命的完满,成为一个“人性”经得住考验的人。
——————————————————
用最真诚的文字,倾听心底的声音,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我是小天,陪你一起阅书、阅心、阅尘世的小编。 愿你我,活得通透,舒展自己的生命,轻盈自己的灵魂。 共同陪伴彼此的成长! 感恩遇见!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