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的婚姻就走到了岌岌可危的边缘,当一方一次次的提出离婚的时候,虽然之前的我们也无数次的想结束这段不完美的婚姻,但当它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心还是莫名的会痛,会不愿放手。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不愿放手可能不是爱,只是害怕分离。
很多时候我们离不开一个人,哪怕是受伤害是因为我们无法面对分离。内在没有足够的能量,导致无法分离。虽然在理智上明知道对方不够好,但是在感性上习惯了过去的生活,依附着对方而存在,所以无法完成分离。只能不断地在关系里受虐,哪怕知道是错的也要飞蛾扑火,这其实是一种依赖,是一种情感需求,而不是爱。害怕自己失去了这段关系会无依无靠,所以宁愿留在错误的关系里,也总比没有关系好。
如何走出依赖,拥有独立的自我
1)找到自己有哪些分离的创伤
不能和父母分离:
学会正视现实,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你不需要躺在妈妈的怀里。你的工作、你的家庭、你的男人都是你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的。
不能和感情分离:
你要开始一步步的“脱瘾” ,从减少打电话,发消息的频率开始,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试着去用其他的方式享受生活
不能和悲伤分离:
你可以伤心,也可以去发泄,但是要小心期待过高带来的落差感。
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肯定你自己的每一个情绪,并接纳真实的自己,哪怕是焦虑的、无力的。
2)转变视角看待问题
把你在关系中面临的困境和痛苦写下来,然后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好友、孩子来向你倾诉,告诉你他们正陷入这样的关系中,你会劝他们留下吗?
3)练习与自己情绪相处的能力
尤其是面对负面情绪,我们可以试着建一个清单,做哪些事可以让情绪好一些的清单。
在负面情绪来临之前,当感到痛苦时,可以去做列清单上写下的事(能很好地转移注意力)
4)回顾你的童年,找到共生依赖的来源
找到童年的根源,我们可以通过列表法,检查我们内心的怨恨。
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表格,上面写着: “我讨厌我的母亲,因为……”“我讨厌我的父亲,因为……” “我讨厌我的伴侣,因为……” “我讨厌我自己,因为……
当全部列出来之后,再看看,有哪些是既对父母不满,又对伴侣不满的地方,而这个交叉点,正是你的根源所在。
因为童年时期未解决的冲突,会一直延续到我们的成年时期,以另一种形式展现出来。
5)建立自己的社会系统,不要隔绝自己
向朋友倾诉,多倾听他们的想法
如果你的伴侣要求你和朋友们断绝联系,而你感到朋友并没有伤害自己,你可以拒绝Ta。
一个尊重我们、爱我们的人同样也会理解和支持我们的交友需求。
6)通过课题分离,建立心理边界
想获得幸福的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要让别人干涉我们的课题。当分清了某个问题究竟该由谁负责的时,我们就应该勇敢拒绝不属于我们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