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省的由来

作者: 鳝堂集庆 | 来源:发表于2024-04-28 20:27 被阅读0次

我们现在地方行政区域的最高级别的是省,当然也有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但省是最主要的名称。

这个名字已经有七八百年历史,元朝的时候就有了,但这也是元朝抄袭被它灭的金朝的一个制度。

元朝统一中国后,沿用宋代文武分权的制度,以中书省总理中央政务,地方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行省等于说是中央下派到地方的一个全权委派机构,在地方上代表中央行使行政权力。

元初有十一个行省,再加上中书省、吐蕃就等于说是十三省。这也是戏曲评书里经常听到的“南七北六十三省”的说法,经常用这个说法来代表全国。

等到元朝末年增加到十五个行省。每个行省里面也有丞相,是行省的最高行政首长。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仍然沿袭元朝的行中书省制度,只是名字做了改变,不叫行中书省,而叫布政使司,这是官方文件的说法,但在民间老百姓还是叫行省。

朱元璋还是比较贼的,吸取元朝行省首长权力太大的经验教训,在地方不设一把手,而是三司并立,相互牵制。三司各听命于中央的各部。

有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分别掌管民政和财政,通俗说就是一个管人,一个管钱。

有都指挥使,专门掌管军事。

有提刑按察使,专门掌管抓人判案、纠风肃纪。

特殊的地方就是明朝有两个直隶省,因为有两个首都南京和北京。朱棣迁都之后,南直隶的一套班子仍然保留。

等到清朝取代明朝,仍然沿用这套制度,把南直隶改成了江南布政使司。到了康熙时,又把明朝的布政使司改回行省,恢复了元朝的叫法,并从陕西里面分出甘肃,湖广分成湖南、湖北,江南分成江苏、安徽,这样全国就有18个行省。

一省的行政长官叫巡抚,布政使则专管财政,可以说是一省的财政厅长。

乾隆时,在巡抚之外又设置了八个总督。可以说是在省和中央之间又架设了一级。

有的总督就只管一个省,比如直隶、四川总督都是兼任巡抚。有的则管两三个省。比如两江总督就管江苏、安徽、江西三个省。

设立总督,当时想法也是好的,可能是为了便于协调管理,给皇帝汇报时也少来几个人。但坏处也不少,比如总督和巡抚之间虽有上下级关系,但职权并无明显的区分,因而闹别扭、不和的情况就很常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省的由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ci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