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国藩将此人视为一生赶超的目标,还让儿子也向他看齐

曾国藩将此人视为一生赶超的目标,还让儿子也向他看齐

作者: Ricky讲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12:33 被阅读0次

    曾国藩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扶大厦之将倾,救晚清于危亡,终成一代中兴名臣。但是曾国藩的一生有个巨大的遗憾,因为他一直都有个成为大学者、做大学问的愿望。说到学问,曾国藩此生绕不过一个人,就是清朝大儒王念孙,此人是他一生视为赶超的目标。由于种种原因,曾国藩未能如愿,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子孙后代身上。

    那么,王念孙是何许人也?又凭什么能让牛人曾国藩一生推崇呢?

    01 怀祖其人

    王念孙,字怀祖,江苏高邮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8岁时,就读完了《十三经》,遍阅《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一次乾隆南巡时,正好在王家暂住下,王念孙献上自己所写的文章,乾隆看完后,很高兴,就赐了他举人身份。

    1775年,32岁的王念孙考中进士,入仕为官。可是不久后,王念孙就请假回家,在湖边修起了一个典雅的书斋,研读古籍。其中水利方面的书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于是他潜心研究,俨然成了一位水利专家。

    1799年,到了嘉庆年间,当时发生了白莲教暴动,声势浩大,席卷了好几个省。王念孙,上书提出镇压暴动的六件要事,其中第一件就是免去前朝大贪官和珅的官职,没收其不法财产。正好嘉庆皇帝也正有此意,于是和珅不久就被抄家问斩。王念孙从此一鸣惊人,名扬天下,他的这份奏折文章也成了传世之作。

    嘉庆皇帝见他正直勇敢,提任他为水利大臣,监管河道工程。虽然王念孙兢兢业业,但天灾变化无常,还是有一次河水漫堤,王念孙没能防住,但他勇于担当,引罪辞官。按照当时大清律例,凡漫堤决口,按例应赔偿损失的十分之四,由相关的官员按官位和责任大小共同承担,王念孙要赔偿2万7千多两。他拿出了家中的全部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很多,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他儿子代还的,这笔钱他还了十多年才还清。

    02 志在学问

    王念孙的志向不在当官,他的人生志趣始终定在读书做学问上。在他退休后,无事一身轻,开始专心于经史考证,著作极为丰富。尽管没有成为达官显贵,却成就了他的学问和名望。

    他流传下来的著述中,以《读书杂志》和《广雅疏证》最为有名。《读书杂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对《战国策》、《荀子》、《墨子》、《史记》《汉书》等典籍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对于古书中那些深奥难懂的、誊写时写错的、校对时有错误的地方,王念孙都一一改正。有时为了证明一个字,他往往引用了上万卷书,他的引典考据功夫,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全书32卷。他每天坚持释读三个字,作为必修功课,用了十年时间才最后完成。他发现了一条通过古音来探究古字字义的门径,大大推动了古字和古代典籍研究的发展,因此,曾国藩毫不吝啬的赞此书堪称“不朽之作”。

    清朝大儒学者辈出,就学术成就而言,远远超过了唐宋。在众多学者名家当中,曾国藩真正叹服的并不多,王念孙是他一生效法的一位,他甚至将王念孙和顾炎武相提并论,列入《圣哲画像记》中,他曾给弟弟曾国荃写信,明确表达了对王念孙的推崇:“国藩于本朝大儒,学问则宗顾亭林、王怀祖两先生,经济则宗陈文恭公,若奏请从祀,须从三公始。”,可见他学问上推崇顾炎武、王念孙,经济上推崇陈宏谋。

    03 治学精神

    曾国藩如此佩服王念孙,主要是两点,一点是服其做学问的精神,另一点是推崇其做学问的方法。

    王念孙主张实事求是,无一字空言,追求实证。后来,曾国藩在给弟子张裕钊的信中说:“近世如高邮王氏,凡读一书,于正文注文,一一求其至是,其疑者非者,不敢苟同以乱古人之真而欺方寸之知。”

    说的就是王念孙做学问,特别较真、一丝不苟,无论怀疑还是认同古人的意见,都要有理有据,丝毫不敢欺瞒。王念孙做学问,提倡“读书须从识字始”,由音而义,由字而文,力求弄懂每个字,毫不含糊,以免误解古书。王念孙的这种做学问的精神,已经具备了现代的科学研究内涵。

    04 治学方法

    曾国藩从王念孙身上学到了做学问的一些门道,还乐此不疲的向兄弟子侄推荐。王念孙以读书来做学问,而不是为了学问而做学问。他在读书中发现问题,随手记下。这种做札记的读书方法,是清代的一种时尚,也是王念孙的绝活。后来曾国藩又给儿子写信,教他读书时要随手记札记,有疑问一定要记录下来,积少成多。信中说:高邮王怀祖先生父子,经学为本朝之冠,皆自札记得来。吾虽不及怀祖先生,而望尔为伯申氏其切也。

    这段话就证明了,曾国藩一直以王念孙为榜样和目标,认为他的学问是本朝最厉害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曾国藩无法做到王念孙那样的成就,但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想王念孙的儿子一样,在学问上能有一番作为。

    王念孙虽然为证明一个字,旁征博引万卷书,但是他读书却很专一,由专而精。曾国藩告诫儿子,读书不可太泛滥,要以王念孙父子为榜样,读必读之书。

    他在家书中是这样说的:“本朝善读古书者,余最好高邮王氏父子,曾为尔屡言之矣。今观怀祖先生《读书杂志》中所考之书:《战国策》、《史记》、《汉书》、《楚辞》...凡十六种。又别著《广雅疏证》一种。伯申先生《经义述闻》中所考之书:《书》、《诗》、《礼记》、《国语》...凡十二种。王氏父子之博,古今所罕,然亦不满三十种也。余于《四书》、《五经》之外,最好《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四种,好之十余年,惜不能熟读精考。又好《通鉴》《文选》...共不过十余种。早岁笃志为学,恒思将此十余书贯穿精通、略作札记,仿顾亭林、王怀祖之法。今年齿衰老,时时 事日艰,所志不克成就,中夜思之,每用愧悔。泽儿若能成吾之志,将《四书》《五经》及余所好之八种,熟读而深思之,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则余欢欣快慰,夜得甘寝,此外别无他求。至王氏父子所考订之书二十八种,凡家中所无者,尔可开一单来,余当一一购得寄回。”

    这篇家书的大意是说:本朝擅长读古书的,我最欣赏王念孙父子,曾经好几次和你提过。王念孙所著的两本书分别引用了16种和12种古书。他们父子的博学,古今都很少见的,但是读的书总数也不满30种。我喜欢四书五经,喜欢了十几年,可惜没能熟读、好好研究,加上我还喜欢的《资治通鉴》等书也不过十几种。早年我也立志于学问,想将这十几本书融会贯通,仿照顾亭林和王念孙的读书方法,做读书笔记。但是我现在老了,没法完成这个目标了,很懊悔。如果孩儿你能够继承我的志向,将我喜欢的几本书,熟读精思,做好笔记,记录所思所得,写下疑问,那我就很欣慰了,晚上睡觉也香了。至于王念孙父子所读的28本书,如果家里没有,你就开个书单,我会一一买了寄给你。

    在这封信中,就连读书的种类也仿效了王念孙父子,可见曾国藩对王的痴迷程度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将此人视为一生赶超的目标,还让儿子也向他看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fz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