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个日子,是法学老师孟繁超先生的忌日。3年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聚焦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奖项倾向等问题,以树立正确评价导向,让科研人员吃下定心丸。
孟老师去世的前两月时间,法学一班十年聚会,我是为数两名非本班邀请参加人员之一,另一位是我十几年的男闺蜜、好哥们彭子。当晚聚餐,我被安排坐在孟老师身边。连最后的合影,也是我亲自操镜,留下孟老师满足的笑容。
整场聚会,在热烈、欢快以及笑闹中度过,我笑得像个傻子。大家也都一样,难得的十年释放。
在此过程中,有看到孟老师脖颈上大面积皮肤非常异样,坐在他左侧,而此块皮肤就在左侧。
我问,孟老师,皮肤怎么了。
孟老师急忙盖住,说最近抵抗力有点下降,不能喝酒。
而后沉吟了一会说
“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不会那么较真。不会把最后的时间浪费在那些事情上”
说完,眼神放空了一会。正好有同学们找他喝酒,他立马笑着迎接去了。异常愉快和满足。
后来,我才知道“那些事情”的含义,后来,我才知道“最后的时间”的含义。
“那些事情”,是他求了十年不得的正义。
“最后的时间”,是他当时已经皮肤癌晚期,在场除我因为座位的位置发现了一块皮肤的端倪外,无人注意。只因他表现得非常的热情和开心,一如当时十年前的毕业会上。
对个人的评价,向来是组织需要重视的。
可我们的组织,有时候并不会做到那么公正。正义的迟到,落在纸面上,可能只是一笔带过的轻描淡写。落在故事里,却是一段生离死别。
然,路是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快乐与痛苦也是自己的。

大学里的职称评定很是社会的缩影

我们不能去奢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法治,我们的制度甚至我们的管理,因为比起一些国家的暴乱,至少我们家人平安,至少我们健康,可以创造或等待不少可能。无论遭遇任何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和希望,都会使得人生更加丰满而有意义。我们的国家还年轻,我们的法治还年轻,我们的制度甚至都不太稳定,一如我们,可能也时有迷茫,时有脆弱,时有逃避,时有彷徨。感谢所有的温暖和支持,感谢所有的亲情和关心,这一路,我们依然会坚持不移走下去。用现代的思维和方法,用百炼成钢的决心和出生时便已经赋予的血脉和肤色。愿人生不负,愿你我坚定,愿未来美好。

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