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位语文老师聊读书,他说他最喜欢读悬疑类小说了,每次都有一种自己身临其境的感觉,象主人公一样面临困局,一起迷茫,一起思考,一起解题,一起破局,每次都看得酣畅淋漓、惊心动魄,甚至看完后好几天都不能从书中解脱出来。也正因为如此,每次看到那些离谱的低级翻拍,都恨不得把导演揪出来痛殴一顿,然后自己写个剧本摔他头上!
相比这位老师的读书方式,我不由想起了周边许多抱怨读书难的朋友,这些朋友天天哀叹“读不进去”“读不下去”,其实不就是因为在读书时,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旁观者吗?我们想一想,让我们去读一本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书,看着与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的事,然后还试图记住这些理论和文字,那又怎么可能呢?
人们对什么事情最感兴趣?对什么内容记忆最深?肯定是和自己有关的那些事情和内容,不管你以为自己有多大公无私,实际上是——别人的事情永远不会比自己的事情重要。如果你不信,那请你认真回忆一下近来在身边发生的很重要五件事(国家大事,世界大事等等),然后再回忆与自己有关的五件事,选择以后,尝试写下与这些事情的各种细节。试一试吧,你会发现,只有和你有关的事情,你记得最清楚、最细致。而那些看上去很重要的事情,其实你基本不了解,比较特朗普当选的过程和叙利亚战况进展,这些事想来想去都不如你大年三十准备的年夜饭记得清楚。
不必惊愕,也不必歉疚,这只是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以自己为中心是每个人都回避不了的本性。不管别人有多么伟大,只要我还存在,那么潜意识中最重要的人还是我这个个体;不管事情有多么重要,只要是与我无关,那么它就只能是在我们闲睱之余才能被关注。这就是身临其中与袖手旁观的差异和区别。了解了这种本性,我们才可以真正意识到情境读书是多么的重要。
当一本书放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要知道它说了什么,然后要了解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或者说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再然后才是开始读书。之所以那么多人有读不下去的感觉,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书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不知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所以我们是在以旁观者的身份和感受在读书,在读别人的书,那么读不下去读不完自然也就很正常了。
很多科学研究也表明,我们的大脑并不擅长记住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不要说它们从客观上说有多么的重要,这其实并不关键,因此在我们心中并不太重要),但是当这些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关系时,我们就会学得很快、会记得很多(它因为和我们关联而从客观的重要变成了真正重要),而让这种关系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身临其境的去阅读。
读出身临其境的感觉,你明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