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第一次家庭会议,大家互相了解了各自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妈妈的一些心理需求。也从中看到了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
2.很久没有打羽毛球了,上周跟小伙伴们一起打球,暴汗的感觉很爽。后面一起唱歌,感觉又回到了曾经的少年时光。
3.伙伴们一起讨论工作,新的点子,新的希望。
4.继续听魏霞老师的超越原生家庭。
“安全的依恋风格在不同年龄都可以培养发展,其基础是令我们感到持续安全的关爱的人。”
感恩那个令我感到持续安全的关爱的人,遇见你,是我最大的荣幸。
只有那些“分化”成功的人才可以真正地“做自己”。
我很沮丧自己二十多年都没有分化成功。但同时也很庆幸自己至少现在已经开始了分化。
(分化的定义: 分化 —— 个体学会规划自己的方向,不是一味地顺从家庭的指导
指理智和情感的分离,及自我能从他人那儿独立出来。 )
六个家庭发展周期分别是: 新婚期,育儿期,有学龄儿童期,有青少年子女期,空巢期,孤老期。
每个周期都需要学习才能更好的应对。
5.阅读DQ第二部分第二章,对于细节的理解有些吃力。需要重新再读几次。
6.听定投人生课堂课程,简单的三个字刻印在脑海里“活下去”。一股无形的力量感染着我。
反思: 上周跟朋友谈起投资,我还是忍不住一股脑地说了很多关于笑来老师的种种。说完我就后悔了。因为我觉察到了自己分享的东西并没有太多对对方有帮助的点,只是我的一些主观感受。回家后跟我先生讨论,结果令我更加沮丧,因为我发现我家先生可以运用老师书中的点来回答很多别人的提问,而且很多书中的知识都能被他串联起来并且很有逻辑的表述出来,更关键的是,他讲出来的东西我也是知道的。那么,为什么我却串不起来?为什么很多东西我明明阅读过很多遍,却不能在别人问及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起来?
在跟别人讨论时,我除了一腔热血,并没有很有条理的内容呈现!我又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的欠缺。虽然我一路践行着老师的很多理念,但却不能将其很好的用语言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这一点让我很有愧疚感。
但再进一步深入思考,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不是我表达的问题,而是我还没有完全百分百做到,自己还没有做到足够好。当我践行到极致,自己变得足够好的时候,可能不需要我表达什么,身边的人也能感受到。
当然,我知道,这些也是我未来进步的空间。加油!
下一步行动:
1.将家庭会议中妈妈对我提出的建议纳入行动。
2.每周至少暴汗一次。
3.投入新的工作模式。
4.继续阅读,继续利用零碎时间听课学习。并将其运用于工作和生活中。
小确幸:
能够不带情绪的开家庭会议,虚心听取家人对我的建议,这对于我来说是人生中难得的时刻。感谢自己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