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话,几许叹息,今晚的灵感也不翼而飞。罢了罢了,以后再寻。
晚上在网易公开课听了台湾国立大学杨佳娴教授的课程——《细读张爱玲》。这位教授其貌不扬,然而温文娴雅,讲起课来侃侃而谈,十足诠释了什么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想到自己曾经对外表的追求,不禁感到浅薄和汗颜。
气质是由内而外,不受外表限制的。由思想里散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灵魂的香气”,比任何香水味、任何美貌,都更加能够打动心灵。
习惯的改变与顿悟相仿,只在一念之间。似乎一念之间,爱用连词的习惯就一下改掉了。这几天的日更,几乎没有再出现多余的连词。
想起当年开始跑步,在脑子里酝酿了很久却没有付诸行动,换上跑鞋的那一瞬间还不太情愿。走出门,跑出第一步,也就开始了。后来一直连续跑了下去,直到因为身体的原因停止。
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在昭示行动力的重要性,不去做,永远无法开始。知而不行,是未知也。我想,“明白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没有用道理指导生活,没有行动,就不是真正的“明白”。
我看这句话应该改为“看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道理能否产生效果,取决于行动。只在字面上了解,没有知行合一,“依然过不好”几乎是必然的结局。
最近观察发现,写作者常常有一种偏好,偏爱某些意象,某些词汇,不自觉地反复使用在文章当中。尤其初学者常见,我自己也是如此,在今后应该多加注意。
这几天在重读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每次读都觉得爱不释手。语言优美,意识流转自如,意象一浪接一浪地涌现,非常过瘾。这是一本可以放在床头反复阅读的书。
之前爱读,因为当时算是女权主义者,伍尔芙作为女权主义的祖师爷,正好迎合我的心理。现在爱读,因为自觉正在逐渐平衡自身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融合自己灵魂中的男性和女性意识,能用一种新的更加全面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
之前是作为读者,体会阅读的乐趣;现在是作为写作者,寻觅作家的思路和表达。边读边思考,如果是我,我要怎么写。这本书原本就是伍尔芙夫人在剑桥大学所做以“女性与小说”为题的演讲稿,对于写作有很多指导和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