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3岁,依然少年心气

23岁,依然少年心气

作者: 兰启昌 | 来源:发表于2013-07-28 16:27 被阅读495次

    两年前的生日,我也在北京。那时候,每天早上挤公交再乘一号线到泛利大厦19层,办公室里空旷得没有人烟。周末,和朋友们一起去后海,看落日下沉,夕阳的光亮披在湖面上,光膀子的爷们一猛子就扎进湖水里,湖畔是沉默不语的杨柳,没有柳絮纷飞,但有微风。

    彼时,心里也常常有愁绪。不外乎是新闻这个行业值不值得干、未来要做什么。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烦忧大多还天真可爱,和生活隔着一层薄膜。

    所以,才写得出这样纯粹的句子:

    无论时代有多光明与黑暗,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内心丰富、精神自由、身有长物的人,值得被爱并勇敢给予,并对世界的美好与软弱永不失去感知。

    我为什么没有成为一名记者?

    两年了,有太多变化,多得以至于你无法将他们一一罗列。但它们之间又有伏线相连,正如当时我在《财经》实习,现又在财新工作,两家媒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都在同一条战壕里,以前一同为做出最专业的新闻努力,如今则努力思考严肃媒体该往何处去。

    从药学转到新闻,有许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转到新闻;一直在编辑部门实习,如今却在经营部门工作,有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做记者。

    答案都挺简单,转专业,是因为当时的我对于记者怀有热爱以及不切实际的期望。“一言而为天下法”,“记录历史”,“推动社会进步”,当头脑里黑白分明的年轻人遇见这些宏大字眼,就像三岁小孩面前出现了一座糖果城堡,难以抵挡那惊人诱惑。

    没有人知道,仅仅三年时间,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几乎已经被杀得近乎片甲不留。高质量的内容不再稀缺,稀缺的是注意力。当编辑室里的主编们依然独家报道能够轰动京城时,相关微博只能迎来几百条转发。

    在大三时,我以为自己会成为一名调查记者,幻想着用手术刀般的比剖开时代的病症。

    但问题是:记者对这个时代的病症有足够的判断力吗?这个时代是疾病更多还是进步一日千里?

    在日益复杂而繁荣的当下,许多记者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都呈现出一股陈腐之气,他们失去了锚。“第四权力”,“瞭望者”,“监督政府,改造国民”都曾经是锚,也是这份职业赖以维持颜面和荣光之所在,但这些锚,是帆船时代的产物,而如今,浩荡的海面上,到处是动力船。

    但是,无论社会进化到何种形态,总需要有一些组织能够承担信息平台、大众服务、智库的作用,用传统媒体思维思考媒体未来可能会显得悲观,但只要革新观念,媒体终究能找到新出路。传统新闻业可能会死去,但媒体会一直存在。

    这也是我加入财新传媒的原因,它不是国内最大的媒体机构,但是我心目中最受人尊敬的媒体。更为关键的是,它致力于不断探索和挖掘新的可能性,而经营部门的任务,就是为新闻专业主义寻找资金支持。

    “如你所知,新闻专业主义在这个时代不仅是易碎的,也是昂贵的。而我们做经营,就是要用成功的商业运作为新闻专业主义买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3岁,依然少年心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lf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