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

作者: 农卷风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18:21 被阅读0次

    大凉山是中国西部的山脉,在四川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内,是大雪山的支脉,海拔2000-3500米之间,个别山峰近4000米。大凉山是横断山东侧的平行山脉,东西两侧均为相对海拔较低的河谷,气候干热。凉山州州府所在地西昌即在大凉山西侧河谷中,山脉东侧为四川盆地西沿。

    大风顶附近有熊猫栖息,已经建立相应自然保护区。 大凉山地区森林覆盖率约为50%,宜林宜牧,西侧的安宁河谷(州府西昌所在地)为四川省第二大平原。气候适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产,著名农产品包括烟草、甘蔗、蚕茧、各种蔬菜等以及苹果、石榴、脐橙等水果。大凉山地区是重要的矿区,拥有大量铁、铜、铅、锌、锡、钒、钛、轻稀土等矿产。

    大凉山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是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地。高科技卫星发射基地、浩瀚的邛海、青幽的泸山、神奇的土林、神秘的泸沽湖、秀丽的螺髻山、幽深的马湖以及普格的温泉瀑布、美姑的大风顶熊猫自然保护区、甘洛的“魔沟”等自然景观让人心旷神怡;昭觉的博石瓦黑古岩刻画、木里大寺、彝海结盟遗址及全国独一无二的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等人文景观则令人神往;泸沽湖摩梭人的走婚制、彝族传统的“火把节”以及独具特色的祭事盛典、婚丧嫁娶、民族服饰、民间歌舞等民族风情又使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马依村,地处高半山区,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匮乏,贫困发生率近40%,是大凉山典型的深度贫困村。三年前第一次到这里时,看到的场景令人揪心:大多数村民居住在和牛马混居的土坯房里,脏、乱、差,破旧不堪;一日三餐是酸菜加土豆,一年吃不上几次肉;全村近百个孩子没有读书,难得洗一次澡……那揪心的一幕幕,一直在记者脑海里挥之不去。

    这个冬天,记者第五次来到这个山村,从马依村所在的拉木阿觉乡政府出发,12公里的硬化公路驱车用时仅15分钟。而这12公里,对于过去的马依村人来说,仿佛是一段“天路”。

    村民告诉记者,过去下山要用4个多小时的时间,去乡上一趟来回就是一整天,有一小段可以通车的烂路,但到雨天和冬季根本无法通行。因坐车实在太危险,记者曾两次步行前往马依村。乡党委书记挖西曲达说,现在通往马依村的路已全部硬化,村民走这条路步行山上,也比过去至少节约一半以上时间。

    依村,最先见到的是村委会,崭新、宽敞又明亮的二层小楼干净整洁,村活动室、书屋、卫生室整齐的排列着。据村第一书记吉机子洛介绍,农家书屋的陈书分为综合类、文化类、政经类,已有上千本存书,农民夜校也在这里开展。在村卫生室有一个长期驻村的医生,村民小病随时到此就医。

    一旁是村小学和幼儿园,吉机子洛说,这里分为一年级和幼儿园两个班,分别有27个和36个学生,由3个有着大专学历的老师带领,中午孩子可以在学校吃到免费的营养午餐。大一点的孩子,在乡中心小学上学。目前全村所有孩子均已读书。尽管已放寒假,透过玻璃窗,记者看到教室内摆放着各式的小玩具,黑板上还写着拼音字母。

    记者转过身来,村干部指着不远处高高的铁塔感慨地说:“过去乡上找我们永远找不到,因为手机根本没有信号。但你看,现在基站也有了,4G信号满满的。”

    每次来马依村,记者必去的是村民尔日书吉的家。左眼残疾的尔日书吉,全家7口人,是全村最穷的贫困户之一。第一次来到他家时,全家人的午餐是一筐发芽的土豆,每个人又黑又脏,见到生人满眼胆怯。第五次来到尔日书吉的家,全家人已经搬进了这座彝家新寨110平方米的新房,3个卧室里,床单被套整齐的叠放着,两个最小的孩子正在电视机前看着动画片。

    看着记者再次到来,尔日书吉一脸笑容,扳着指头开始算账:去年家里8亩地种的玉米、土豆、苦荞、黄豆卖了好几千元,还卖了3头羊、1头牛、1匹马,加上各种政策补贴,全家人均收入近5千元。当问及现在每天吃什么的时候,女主人向房顶上一指,记者一看,挂满了香肠和腊肉。

    阿牛牧初的家离尔日书吉家不远,当年的冬天阿牛牧初因为害怕牛羊被冻死,每晚和自己牲畜睡在一起。辛酸,是对这个40岁男人最恰当的形容词。而眼前,阿牛牧初也已搬进了新房,家里的牛马有了单独的圈舍,不仅日子越来越好,精神状态也大不一样,阿牛牧初在不久前还被村民选为了5组小组长。

    三年前见到阿牛牧初的儿子阿牛拉夫,8岁,没有上学,甚至连澡都很少洗过。再次见到小拉夫,已上三年级的他大方地喊出了一句“叔叔好!”记者因墨水洒出弄脏了手,小拉夫从家里的卫生纸中抽出一张递到手中。

    这一张卫生纸带给记者的除了感动,还有马依村之变,大凉山之变。

    挖西曲达说,全村227名贫困户已于2017年底全部脱贫,马依村也在上月通过验收退出贫困村了。目前全村刚种上500亩核桃,410亩大樱桃和数千株中药材,最常见的马铃薯也改为了更为高产的品种,将提高50%的产量,待这些产业产出以后,每年还将为全村每户村民增加数千元的收入。

    下山的路上,记者脑海里又浮现出三年前初次到访这里的场景,对比此次沧海桑田般的改变,一种久违的、幸福的感慨油然而生。常年跑扶贫报道,去过无数个贫困村,然而像马依村这样到过5次的村落,对于记者来说也是不多的。这五次亲历的马依村之变,背后是大凉山的觉醒。

    在大凉山,还有不少像马依村这样的极度贫困村正在奋战脱贫攻坚。我们有理由相信,终有一天,脱贫之花,必将在大凉山每一处山间怒放。因为春天已快来了,不是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lg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