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茫茫人海大千世界,为人子女的基本上都是在漂泊远游,在外追求着所谓的梦想,能把父母照看好都是一种能力,把这样的事情做好也是能力的体现,毕竟你要提升的不仅是金钱、也有情感的分配。
能在我认为是,自己的第三个家园的地方马来西亚,连续度过了几个中国春节,我想应该就是因为妈妈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原因。所以曾经的家乡就被忽略了,乡愁似乎离我已经很遥远,恍惚中,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那时的妈妈和我现在的年纪差不多,无需过多打扮,就美得自然。记得小时候,妈妈单位家属房紧挨着我上学的学校旁边,每天踩着上课铃声跑进教室,当时很不喜欢自己家住得离学校这么近,失去了上下学路上行走游玩观看的机会,没能和要好的同学相约一起上学放学的失落,加上那年代的老师很负责任都会家访,有点小事很快就找上门来。很是羡慕那些家住远的同学她们能自由自在,中午她们还能在学校食堂用餐,当时觉得那才是美食呀,嫌弃家里妈妈做的饭菜。深刻记得为了能吃上一口食堂的饭菜,硬是编了一套借口说老师留堂,不回家跟着同学跑去混口饭吃。常幻想将自己想象成一只风筝,在被主人放飞于天际的那一刻,放眼望去这个多姿多彩的尘世,突然被那鸟语花香,天高月淡的景致震惊了,于是,什么也没有多想,就毅然决然地挣脱了主人的束缚,只为看遍世间的一切美景。从那时起,这个美丽的幻想就一直珍藏在我记忆的画廊里,伴随我一同走过了许多个春秋,不知不觉,这幻想竟在心中生根,发芽。

怀旧并不是守旧,怀旧只是在敦促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母亲。我的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新兴的渴望,这种落差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印记。记得那年怀里揣着自己攒下的零花钱,潇洒地跟父母与同学说道别,孤单一人南下,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心情是无比兴备,觉得终于可以无拘无束,轰轰烈烈的作一切自己理想的事,不再有为自己做错事被妈妈用竹棒教训一顿而嗷嗷哭了,再也不用每天听她说教了,可以在这片自由土地上,让梦想之花自由的绽放,繁花似锦。
往往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当每日处于繁忙的学习、工作及复杂的人事关系,拖着疲倦的身体处理相互交杂的琐事,以及被这日新月异的变化冲刷着我。每每感受生活中的压力,工作累了,不开心了,这时,我第一件事就是想:回家!想吃妈妈做的那一道道散发着热气腾腾的诱人的美味佳肴。一到假期会迫不及待打个长途,激动地告之妈妈返家的日程,当踏进家门缓缓地丢下背包,呼吸着家的味道,才知道拥有是多么美妙。真是越长大才越发现,有妈的孩子真的是个宝,哪怕她天天唠叨,哪怕她事事操心,但只有她让我在这个世上被温柔对待,行走在这陌生的人世间,孤立无援的时候,我至少还知道这世间还有一扇门为我留着。才发觉妈妈过往的许多唠叨话很有道理。那都是生活的历练留下的宝藏,它蕴藏着生命的玄机。其实有时我觉得是我回去看妈妈,不如说是潜意识的去给自己的心灵,寻求片刻的安慰。

有妈妈在的地方就是家,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多大年纪都让人牵挂,在妈妈面前我永远都是孩子。虽然有姐姐们,但那不是家,是亲戚了。妈妈在就还有回去的路。妈妈就像一根绳子绑住姐妹情捆住一个家。妈妈在家,家是心中永远的港湾,因为在那个地方有个灯塔,不管处在哪,那个灯塔永远亮在我心中,哪天妈妈不在了,那个灯塔也就不在了,在这茫茫宇宙中,心灵的寄托随着灯塔的显示再也没有方向。

当家中的姐妹各自走远,有了自己的诗和远方,家中的妈妈却感到了孤单,她需要人陪,需要人哄,像个孩子。互联网彻底颠覆了她们以往的生活。什么时候开始,妈妈会粘着你说:“陪我逛会街吧”、“这个电脑怎么用?”、“你可以教我用微信视频吗?这样我可以看到你......慨叹时光的流失,面对自己在渐渐长大并逐步老去的现实,谁也无力挽回,今天自己早已为人母。庆幸妈妈她能不远万里陪伴在自己身边,虽然还要听她唠唠叨叼说教,但已习惯左进右出,选择性地听不再和她顶嘴。知道自己没做到那么优秀,没那么用心去聆听她说的话。很多时候我都忽略了,妈妈也有尊重的需求。就让自己先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让她明白,我也是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可以让她依靠。让她放宽心,能够让她看到自己独立的一面,或许更让妈妈安心吧!我想对妈妈而言她应该更希望我们姐妹都家和人兴百福至,儿孙绕膝花满堂,陪伴才是最好的回报方式。希望对妈妈我能再多一分耐心,多一点倾听。希望自己陪着她慢慢变老,一起藏着那一点“童真”不被岁月风干。
母在人生尚有来处,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来处无法选择,归途只是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