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长物志》第130天2022年9月14日
卷七《器具,海论铜玉雕刻窑器》(1)
【题解】
本文是一篇鉴赏文章,文震亨对玉器、铜器、铜色、篆文、窑器、雕刻的鉴别,分出三六九等,何种材质好,何种颜色雅致,哪个朝代的技艺最精妙,哪个地方产的最珍贵,细微的差别也说得详细明白,对于今天收藏古董来说还是很有借鉴意义。
以玉器鉴别开始,提到夏商周三代及秦汉的玉器很少见到,主要还是指秦汉以后玉器的收藏。不仅要根据颜色辨别优劣,还要根据造型用途来区分。铜器上古时期留存较多,所以主要谈的是夏商周三代铜器的区别。篆文针对的是夏商周及秦汉。铜色则根据颜色来判断,要能禁眼识出质品。窑器谈论得最多,篇中提到柴窑最珍贵,难得一见,文震享自己也没有见到过,之前的高濂也没有见到过,文中主要辨别的是官窑开窑、汝窑、均州窑器。雕刻以宋代最为精妙,并提到明代的果园厂刀刻虽不如宋代,但也很精细。果园厂是明代官营的漆器生产机构,以制作雕漆、填漆等最著名,大概位于现在北京西什库东边的灵境胡同一带。果园厂雕漆的艺术风格主要源于浙江嘉兴派,其特点是纹样刀法雄健浑厚,磨工圆润光滑,胎质多为木胎、锡胎,施漆多至五六十遍甚至上百遍。
文震亨的鉴别中也不乏偏见,何者贵重,何者俗气,何者是旁门左道,并无一个固定的标准。文震亨眼中的俗物与旁门左道之物,留存到今天不少已经是价值连城的雅物了。
【原文】
三代秦汉人制玉,古雅不凡,即如子母螭、卧蚕纹、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人毫发,涉世既久,土锈血浸最多,惟翡翠色、水银色,为铜侵者,特一二见耳。玉以红如鸡冠者为最,黄如蒸栗、白如截肪者次之①。黑如点漆、青如新柳绿如铺绒者又次之。今所尚翠色,通明如水晶者,古人号为碧,非玉也。玉器中圭璧最贵②,鼎、彝、觚、尊、杯注、环玦次之③,钩束、镇纸、玉璏、充耳、刚卯、瑱珈、珌琫、印章之类又次之④,琴剑觹佩,扇坠又次之⑤。
【注释】
①蒸栗:此指蒸熟的栗子的颜色,截肪:切开的脂肪,喻颜色和质地白润。
②圭璧:古代帝王祭祀时所持玉制礼器。
③鼎:古代炊器,圆鼎三足两耳。彝:酒器。觚(gū):酒器。尊:注酒器。杯注:炊器。环玦(jué):玉环和玉玦,同为佩玉。
④钩束:钩带。玉璏(wèi):剑鞘旁的玉制附件。充耳:古代冠冕上的饰物,下垂至耳,故名。刚卯:古代用以辟邪的佩戴物,于正月卯日制作,故名。瑱珈(tiànjiā):即充耳。珌琫(bìběng):古代刀鞘的饰物,在下端的为,在上端的为琫。
⑤觹(xi)佩:古代解结用的骨制锥子。
【译文】
夏商周及秦汉时期的玉器,古雅不凡,例如子母螭、卧蚕纹、双钩碾法,变化生动,纤细可入毛发,岁月经久,带有泥土印迹、血色印迹的最多,只是翡翠色、水银色,有铜锈痕迹的,很少见到。玉以红如鸡冠者为最好,黄如蒸熟的栗子、白如油脂的次之。黑如点漆、青如新柳、绿如铺绒者又次之。现在所流行的翠色,透明如水晶的,古人称之为碧,不是玉。玉器中圭璧最贵,鼎、彝、觚、尊、杯注、环玦次之,钩束、镇纸、玉璏、充耳、刚卯、瑱珈、珌琫、印章之类又次之,琴剑觹佩、扇坠更次。
[语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