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题目是《白话如何阅读一本书》,那意思是将《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主要观点用“大白话”写出来。这里的“大白话”就是阅读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诠释一遍里面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讲真,如果不讲大白话,这本书中的好多观点咱们吃不透,消化不了啊。下面咱们就分步骤白话《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书讲到阅读主要包括“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
第一,关于基础阅读。所谓基础阅读,书中给出的解释是“也叫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曾记得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
上面这段话琢磨明白了,用大白话来讲,那意思就是无法完成基础阅读的人,多半还处于文盲状态。因为基础阅读能力是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出来的,完不成的人要么没上过小学,要么即使上过学,但是没有习得这个能力,没法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和能量,充其量只是识个字、断个句,其实也就处于文盲状态了。
比如小学生学到这样一个句子“猫坐在帽子上。”哦,猫长什么样,孩子知道;帽子是个啥模样,孩子们也不生疏,那得了,这个动作在孩子们心中就有了画面感。回家做 “什么东西+动作+什么东西上” 的作业,练习遣词造句的能力。孩子们不用关心这句话对帽子和整个世界有啥意义,他们只是懂得了字词句的搭配和使用,就这么简单。
在基础阅读问题上卡壳,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比如,翻开一本计算机编程书,除非你是计算机编程员,否则你要是想像读一篇小说那样顺溜,基本是不可能的,为啥呀?里面的专业词汇拦住你啦。卡哪儿了?卡在计算机编程有一套自己的语言系统,你不把这些“字词句篇”搞明白,读也白读,跟看天书似的。
第二,检视阅读。书里这样定义“这个阅读层次也可以叫做略读和预读。就是在一定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怎么理解这个定义呢?打个比方,假如基础阅读要解决的是“这个句子是啥意思?”的问题,那么,检视阅读就是要解决“这本书讲了啥?”的问题。更进一步地讲,是要解决“这是什么类型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框架是咋搭的?”、“这本书包含了哪些部分?”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你在短时间内,一言以蔽之的回答出来,从而为你下一步的阅读打好基础。也就是说,这个阅读阶段结束后,你基本了解了这本书的梗概,你会决定这本书值不值得再进一步深读,或者你判定它是否是你需要的内容。是,就继续;不是,就先搁置一边。
例如,你想阅读关于金融投资的内容,打开《少有人走的路》,浏览目录,随便翻翻一两个章节,很快就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研究的书籍,对于你想阅读的主题,这本书没有帮助。你还会花费时间在这本书上吗?肯定不会嘛。
细想之下,花在检视阅读上的时间,对于你精准寻找自己的学习内容,绝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分析阅读。逐渐进入正题了,请集中精力。分析阅读的定义是“就是全盘的、完整的阅读,或者说优质的阅读。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
为了解释清楚分析阅读这个概念,作者引用弗兰西斯·培根的一句话“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消化的”,用来旁证,到了分析阅读这个阅读层次。需要彻底咀嚼消化一本书。
上面这段两段给分析阅读下定义的话到底啥意思?注意这里面的词汇——专注、紧抓、成为他自己、咀嚼、消化。那意思无非是要你铆足了劲儿跟这本书较量一番。不是不知道作者讲了些啥吗?那就钻进这本书的框架里,就像钻进已经建好的大厦,一层楼一层楼地攀爬,将每一层建筑结构和楼层设计默记于心,等你爬到顶楼的时候,这幢大厦的内质你完全明了了。不是在攀爬过程中,对整栋楼的设计理念或者建筑逻辑有疑问吗?返回书中与作者沟通,你搭建这栋楼的材料符合标准吗?禁得住考验吗?你为什么不用这块砖而要用那块瓦?等到你穷追猛打,将你所要问的问题全部问清楚了,而且还和作者达成了理解和有效沟通。你是不是就真的像培根说的那样,成为这本书作者他自己啦?
不过还是要小心,尽信书不如无书。一本书里沉浸得久了,还是要抽身而出,及时进入到下一本书的探索中去。世界那么大,需要你游历;书籍那么多,需要你涵泳。不必沉迷于一书而不可自拔。
第四,主题阅读。过关斩将,咱们来到读书的最后一个层级。作者这样解释“主题阅读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得。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同时,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有提到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主动、也最化力气的一种阅读。”
再次大白话解释以上文字。其实就是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带着一个主题,在许多相关书籍中找寻答案;另一层意思是说在阅读同类书籍的同时,读者有可能自己产生一个主题,从而进行分析研究。
主题阅读之所以成为最高层次的阅读,其本质是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奠基,阅读的目标进入了研究阶段。站在许多智者的肩膀上,产生触类旁通的理解和见地,不能不说是智慧产物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个层次阅读产生的思想和认知,对己对人,都像是一把火炬,具有引领作用。
至此,我们了解了四个阅读层级的具体概念,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称之为层次,而不是种类的原因,是因为严格来讲,种类是样样都不相同的,而层次却是较高的层次也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特性。也就是说,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次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又包含在第三层中,第三层又在第四层中。事实上,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
我们勿需割裂地看待这四个阅读层次,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