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有些观念是一直有意识,没有老师的指点真没悟出道理。
链接,通俗的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往。想一想,曾经上学时的好朋友,现在还有多少有联系,或是因为地域,或是因为工作性质,慢慢的,我们少了沟通只有默默关注。工作中的同事,又有多少能成为同盟,是不是因为给别人带来麻烦凡事亲力亲为?
上学时,喜欢一个人,总希望跟他/她有藕断丝连的关系,借一本书,抄一份试卷,写一封信,当某某活动的粉丝,亦或是不小心的碰撞和偶遇...总是在制造机会,希望能吸引目光,有多的了解。
从怀上宝宝的那一刻起,妈妈受生理激素水平的变化很快进入状态,各种憧憬:男宝宝,女宝宝,像爸爸,像妈妈。各种呆萌的想法似乎是一孕傻三年了,因为妈妈参与了宝宝发育的每一个环节所以母爱泛滥。而爸爸似乎比较平淡,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不惊不奇。
假如宝宝出生后,跟着爸爸一起生活,爸爸的参与感决定了与孩子的亲密度,也就是链接程度。爸爸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来,喂奶瓶,换尿片,抱抱...随着宝宝慢慢长大,越来越粘爸爸时,爸爸也越来越喜欢宝宝。相反,爸爸没跟宝宝在一起生活或是在一起,但是妈妈一手包办,爸爸参与感不强,宝宝跟爸爸没有建立亲子关系,认人不要爸爸时,爸爸的挫败感一定非常强烈,长此以往,爸爸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不需要自己的参与,亲子关系可想而知。
是时候搭建我们之间的心桥:一个小小的恳求,这次我让你帮我带个小菜,下次我亲手做份你爱吃的点心;我找你借本书,你找我借用个会员;我忙时麻烦你帮我打印个资料,你忙时我主动问你有哪些需要帮忙;周末一起去逛逛街,约约饭局。还有朋友圈的微信好友,我们有多少是点赞之交,多少是没有过任何互动?能不能,从一个小小的关心开始?过节了发个专属问候语,天冷天热发个注意保暖注意防暑,朋友圈内容不仅仅是点赞,能不能用心的发条评论,代表我格外关注你。我们和微友们之间也建立一座心桥,聊聊我们的爱好,请教分享一些微友擅长的领域...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我有酒,你有下酒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