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线上课,有宝妈吐槽,过去一颗糖就可以让她家娃不闹腾。昨天,她和娃说,你自己收拾好玩具,妈妈奖励你一颗棒棒糖。她娃得寸进尺,不止要棒棒糖,还让她在网上买一个电动机器人。不依,她家娃就开始大闹天空了。
这让我想起一些熟悉的场景。“你考试得100分,爸爸奖励你10块钱”“你把碗洗了,妈妈给你5块钱”“你和弟弟好好玩,爸爸给你买玩具”“给你玩手机,你不要哭了”……只要让孩子不哭闹,按着家长们的目的行事,家长们都愿意用奖励换取孩子的“听话”。
奖励相对惩罚,确实让孩子更容易配合。对于家长来说,用奖励这种方式贿络孩子,确实轻松省事,不费神。奖励真的更容易让孩子好好表现吗?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接触社会越来越多,吸收外来事物也越来越多的时候,小的奖励很难再满足孩子不断增多的需求。因此,年龄越大的孩子想要得到的奖励也会越多越贵。
忙碌的家长们,也喜欢用奖励的方式来控制孩子行为。当孩子表现出我们希望的好行为时,我们常以为孩子已经拥有了好习惯,其实孩子不过是为了奖励才故意而为之的。
记得,在儿童情商课上,有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告诉我说,她早就已经不会在家长年前哭了,因为如果她哭就会被打。如果不哭,爸爸就会满足她一个要求。
作为家长,我们奖励孩子我们的目的其实是鼓励孩子一直保持良好的行为和习惯,让他内心为自己做得好而感觉满足,以此激发他更多的好习惯。
然而,我们的奖励常事与愿违。孩子不仅没发现我们的良心用苦,反而得寸进尺。我们可以用鼓励替换奖励,把孩子做得好和进步的地方,说出来,认可和鼓励他。即便我们有奖励的东西,我们可以大可不加要求,而是坦然和孩子说。比如,宝贝,看到你自己大口大口的吃饭,妈妈都忍不住想和你分享棒棒糖了。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
图片是我鼓励我家娃的方式,你是怎么鼓励自己孩子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