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那么什么是君子呢?我们把《论语》中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第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和内心。
孔子说:“君子道者三”,哪三点呢?“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忧虑,这一切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当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也就不再害怕了。君子不去过多的苛责外在的世界,而把更多的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一个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向外养育出来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永远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标系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己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于君子的第一条界定。
君子的第二个标准,他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阔的,那么宏阔之志可以要求一个人不是太顾忌眼前的生活。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个人在穷途末路困窘与一个不堪境地的时候,还要不放弃个人修养。一个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断的完善,磨砺自己,然后他走到真正发达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
一个真君子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经常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群而不争,矜而不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很好相处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