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有一个老茶杯,景德镇瓷器,普通的青色,陈旧。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构想着从这个老茶杯入手,写写我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父亲。可每每动笔总不能一气呵成,总觉得想写的内容太多,文字的表达能力却不够,无以下笔或者下笔词不达意,结果就是一拖再拖,没了下文。
近二十年来,脑子里断断续续浮现过的画面:赭黑倔强的李树枝桠,灿烂如雪的李花,坑洼不平的土黄堂屋,沉闷的青灰色石刻水缸,湿漉漉的褐黑色木水桶和发着油光的扁担……十多年前奶奶去世后我就萌发了写一篇关于奶奶的文章,这些画面就在我脑子里面出现过很多次。但是我文字的驾驭能力实在不能支撑起我的构想,以至于断断续续长达十多年,最终还是没有成型。后来的事就更搞笑,我断断续续码出来的纸质文稿,后来也不知道被我丢哪里去了…………
很无语!
这种情况,有点像我想画一幅旷世杰作,自己的知识,能力,技法,时间精力却不能支撑起这个想法,以至于只能画出一些局部。就这样很多年了,成了一种常态,让人很困惑。
直到那天看到战友分享:”先完成,后完美”。
很受启发!我干嘛不把先想到的场景,画面,材料,元素……能先写的先给堆砌出来,不用考虑太多因素,有灵感时再一点点加,有时间时一次次改。这样岂不就可以“大事”可成。猛拍一下大腿。对!就这样!
一个老茶杯,也可以触发出新故事
问题解决了!“简书”有可以反复编辑修改的功能,这个就能帮到大忙了。写的文字又都可以保存在简书上,不会出现像自己把纸质文稿搞丢的情况。就这样,终于有了解决办法,我的“大事”可成了!哈哈哈!开心。
附:写父亲的茶杯想到的材料放在下面
《一个老茶杯》
家里有一个老茶杯!白色,景德镇瓷,上有些许暗花,外加制瓷人用笔勾勒的青色。早年买来时我还在读小学,印象中那种白色很是雪白,不像现在这般明显感觉有旧痕迹。那种白色配上青色的温润,是我儿时对瓷器最初的认知。茶杯是老爸的专用茶杯。一如父亲固执和
父亲听力下降,近年来沟通愈发困难。父亲是个退伍军人,年轻时在部队听力受损…
前不久重读朱自清的《背影》,年少时没有读懂没太明白的语句。现在居然像大白话一样的懂得清楚明白。“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李宗盛《新写的旧歌》,”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运的 成为知己,有不幸的 只能是甲乙”
”我早已想不起 吹嘘过的风景,而总是记着他 混浊的眼睛,用我不敢直视的认真表情,那么艰难地挣扎着前行”
多年以后自己学习了九型人格后,更能理解和懂得,父亲的个性:
父亲很大方:小时候我经常有父亲给的”奢华”奖励
父亲很”抠门”:节约到一分钱都会掰成两半用;一件背心都被他穿得可以进博物馆了。以至于这个茶杯,父亲用了大半辈子,都没有舍得扔,小时候以为那是我们家的祖传宝贝,后来才知道哪有啥祖传啊!高祖是一条扁担挑着祖辈两兄弟逃难过来的,那个杯子颜色陈旧也仅仅是因为父亲买杯的时候成色不好便宜而已…
父亲爱喝茶,不是现在常规理解的品。只是喜欢喝,他的茶很浓。不喜欢新茶,喜欢老茶,他说新茶太嫩,一次水就没了味道。老茶有儿时的味道:父亲幼年丧父,没有过父爱。上学时家里穷,每到开学伙伴都背着军绿色的书包上学,他的学费还没有着落。这时候都是和奶奶去山上摘那种很老的茶叶,换点钱才能去上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