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单
书单的由来很简单,对于我来说就是别人的推荐、书里的推荐、社会热销榜、同一作者其他书、同一系列其他书。然后以往会在京东上搜索加入购物车,等 搞活动时一起购买,现在会多做一件事,先去微信读书上看有没有,如果有的话最好,没有再去京东。
在推荐书单上看到的一本书,也起了兴趣,便迅速加入待读书架。对于一个日常空闲时间会看些书的人来说,容易感兴趣的书会很多,想要读立志读的书真不少,也都会第一时间列入待读书目。
下定决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过于乐观和充满着自信,看一眼放在待读书目的书越来越多的时候,方才意识到这里成了垃圾堆,当初显示决心的坟场,因此有必要定期去清理一下所谓的待读书了。
这时就会回忆起当初那些觉得有必要读的必读书,现在是否还能够继续享受呆在必读书目里的理由了,于是再次毫不留情的重新挑选,这一次显然不够如先前般的自信从容,狠狠的删掉了许多书。删掉它们的理由就是爱它的理由已经不足以充分到会为了它证明自己接下来需要经历的折腾了。
给书单减负。
具体操作如下,先看看书名,是否感觉还不错,二是看书的类型,对于一些经典大部头,删无殺。偏爱小说、历史、小部头学术研究类。三是看字数,如果字数过50万的,对不起打扰了,有这个时间可以看四五本10万来字的书了。
就这么大刀阔斧的给书单减负,留下来了大概二十来本,也都是今年还没有完成的任务。加上先前两三年脑子不好使,放着好好的酒不喝游戏不打爱上了买书,当初别人双十一、618抢卷抢衣服手机等 时,我去抢书。
当时没几天就能收到一箱书,前面一箱书连包裹都还没有拆封,已经到了记不清还有哪几本没到的地步,带回家也是往地上一丢,等今年年中梳理的时候才意识到已经买够了接下来三年的书,如今还有两百多本没有拆,真是罪过。觉得啪啪打脸的是同一本书买了两个出版社的,并不是为了比较翻译,而只是因为买的书太多,已经记不得这一本有没有买过。
所幸后来能够及时止损,杜绝这种无脑行为的再次发生,下定决心,除非真的有必要不要在买书了!更何况现在微信读书上架的书越来越多,完全可以利用手机阅读的方便性(主要是为了省钱)代替阅读纸质书的快感。另外需要吐槽的是我的Kindle真的吃灰好久了。不过也决定让它继续吃灰吧,也挺好。
二、读书途径
目前读书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纸质书,这个不用多说,个人还是偏爱阅读纸质书,享受翻页的快乐和能够拿着笔到处画的思维延伸性或者一吐为快的爽。另外一些大部头或者难读的一定要读纸质书,它们值得你拥有纸质书,摆在书架或床头时不时的拿出来翻一下。
今年读的纸质书和电子书整体比例大约是1比1,明年需要多消化一些纸质书了,有计划性的去读书。
二是微信读书,其余的阅读软件目前都没有在用过了,凭借一个微信读书打天下。虽然目前微信读书上面所谓的热榜也都是小说修真爱情类,但上架的内容确实较先前有了极大的提升,许多热门的书、刚出版不久的书、经典的学术书都有很大的机率在里面遇到,真是让人惊喜。
不过微信读书也有着其的局限性,任何一种读书方式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只能说哪些是适合自己状态的。例如前段时间读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这样的学术书是不可能通过微信读书就能够将其看出东西来的,受限于微信读书每一页的版面限制,一大段一个案例经常需要上下联合起来看,才能够有所感悟,另外通过阅读书里理论的同时联想到了实际案例也不方便及时记录。
不过微信读书有一个好处,在于可以通过语音输入法,锻炼自己的即兴口才。
最近它又推出了不少小活动,可以让无限卡基本上用再愁了。
三、读书状况
以往根据读书笔记就能够知道读了多少本,今年也差不多可以这样,不过许多书读完了只是记了一下书名并没有写笔记,这是件让人特别不爽的事情,刚开始还觉得可以后面补一下,等 欠的帐多了也就没有太多的负罪感了。
总的来说,读了五十来本,其中小说、历史、科学、人文居多。
后来与朋友共读了《态度》《世界观》《动物庄园》《贫穷的本质》,按照一个月一本的规划,明年还有十二本等着共读,共读现状可能需要改进的一是列计划,二是阅读时的交流,三是记小本本上,随时给对方看和借鉴。这样才能够起到共读的效果,而不是读完了一人一篇笔记就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