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11-05

2019-11-05

作者: b7d6921dc542 | 来源:发表于2019-11-05 22:42 被阅读0次

    我慢慢地、

    慢慢地了解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

    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

    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

    引用这段话作为开始,是因为家长们在两个月前刚刚经历了孩子人生中的一次分离,九月送孩子上幼儿园,可以算是父母和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分离,这也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庭,蹒跚的走向社会。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会依次经历更多的分离,比如孩子独自参加夏令营,第一次独自上学,开始有自己的朋友和秘密,开始住校,开始工作,开始恋爱和结婚,开始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开始一年固定回来探望父母几次…

    可以肯定,大多数孩子的成长轨迹会和我们父母的轨迹大同小异,都是家--学校--社会。家庭可以说是孩子进入社会的学前培训班,最终他是要进入社会的。在孩子三四岁以前,父母是孩子的主要依赖对象,进入学校以后,孩子会慢慢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开始依赖老师。等孩子离开学校后,他最终是要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因此家庭教育又可以叫环境教育,因为孩子最终要进入社会。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父母要给孩子尽量创造一个独立的环境,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那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独立”呢?独立指单独的站立或者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独立的反义词是依附、依靠、依赖等。

    接下来可能很多父母会问,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适当收敛对孩子的“爱”

    比如天气稍微转冷,就开始有妈妈或奶奶给孩子张罗穿秋裤,明明孩子还不冷,但是妈妈就是觉得“孩子冷”,所以网上流传一句话是“世上有种冷叫妈妈觉得冷”,这就是将大人的感觉凌驾于孩子之上,剥夺了孩子自身对天气变化的感受和真实体验,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尽可能的在家给孩子模拟社会环境

    我儿子齐齐在三岁左右,每次看到我要去上班,都会问“妈妈,你为什么要上班呀”,在我告诉他因为要上班挣钱后,他还是很困惑,为什么要挣钱呢?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在购买玩具或者零食时,让他自己拿着钱去买,也在家给他设置了储钱罐。如果不是按照计划表去购买玩具,临时要买,会让他拿自己储蓄罐的钱去买。很快他有了金钱概念,开始有点理解爸妈为什么要工作了,也不会看到一个玩具就要买了。

    3.让孩子从小懂得“付出才会有收获”

    社会上一条很重要的规则是“等价交换”,那么我们父母在家里,就不能因为孩子哭闹或者撒娇,就无限制的满足孩子。当然,更加溺爱孩子的父母可能是孩子还没开口,就已经送到孩子面前了。这样其实是在跟孩子传递一个信念“原来我大声哭闹或者撒娇就可以有玩具,有美食”。其实呢,在孩子步入社会后,凭哭闹,撒娇,讨好他人等,很可能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我们培养孩子的终极目的,是让他们独立,这样在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快融入和适应社会,才更有可能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或者成就。如果孩子不独立,那么最后很有可能是啃老族,妈宝男,小公主等。

    最后,还是以龙应台在《目送》中的句子作为结束,“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谨以此文,与各位父母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11-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cy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