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我的姐姐》引起热议,伴随着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等一系列问题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电影已经被种草,计划周末去安排看一看。在看之前,对于原生家庭和重男轻女这两点,还是有些想说的。
首先关于原生家庭。我记得在几年前也有一部跟原生家庭相关的电影《狗十三》,这部电影当时完全刺中了我的痛点,反反复复看了两边,每次泣不成声。里面的小女孩完全就是曾经的我本人:深爱着家人,但是无法拒绝夹到自己碗里的那一块狗肉。以我家人为例的这一生活阶层,造就出不少我这样的孩子,最严重的后来离开家人出去留学以后经不起爸妈的敲打,直接选择跳楼。尽管如此,我现在以及坚信的一点是,这些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他们的出生时代大多都是1960年左右,全国上下吃得上饭已经是奢侈,上的起学简直就是运气。在这样时代下长大的他们,对于我们的教导,不符合我这个年代的人的脾性也是正常。
再者关于重男轻女这一点。我非常幸运,并没有收到非常严重的重男轻女的区别对待。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的确是感受到了身为女性在社会上的诸多不便:就职时是否恋爱,恋爱了是否结婚,结婚了是否要孩子,什么时候要孩子等等。这些接踵而来的压力和质疑让我一度非常惧怕结婚以后的“安定下来,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对于男女之间的区别有了更新的认识:恋人母亲的出殡。在出殡时,他需要走在最前面,每过一会就要下跪,再过一会就要磕头,有时候一跪就是五分钟以上。那时正值盛夏,而且出殡的队伍大多披麻戴孝;走在被晒得滚烫的水泥路上,时不时地下跪;有时还需要跪在路边晒得麦子上面。这一趟折腾下来,后面跟着的我都感觉膝盖生疼,要晒得中暑。无法想象他当时的身体和心灵的压力。这件事情结束以后,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压力不光给了女人,也给了男人不少。大家其实都非常不容易:如同三纲五常要求女人要温柔贤惠,在家持家一样,它同样也要求男人在给自己的母亲出殡的时候,保持克制,不能大哭。
那么,再拓展一下,不管是原生家庭,和重男轻女是否可以理解为看问题的不同面,造成的认知差异?至今父母辈从不觉得自己做的有问题,至今我跟恋人谈起重男轻女之类的话题他依旧表示身为男人无法感知到任何性别红利;倒是感觉社会现在为了很多政治正确的政策,会给女人很多便利。我至今都不相信有谁会故意的使坏:就想让这个孩子跳楼,就想让自己占便宜。这么看来这两个问题似乎是无解的,那就留给社会学家这个难题。我等一般人能做的,也就只有客气的拒绝夹到自己碗里的那块狗肉这样的小事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