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少年在网吧夜以继日连续玩了三天网游最终猝死的新闻吗?
我们可以想象,少年的身体非常疲惫,但是大脑总在不断地告诉他,下一场游戏你会更快乐。少年真的快乐吗?不,少年,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强迫症的人,而不是一个在体验快乐的人。身体麻木,心脏疲惫,缺乏睡觉。这时候少年停下来睡一觉,就是件快乐的事。然而少年之所以疯狂的玩游戏,不休息不吃饭,是因为大脑告诉他,只要他继续玩下一场游戏,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而你就会快乐。
这件事告诉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大脑指引的方向,那为什么大脑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指导呢?原来大脑里面有一块区域叫奖励中心。每当这块区域受到刺激,它就会控制大脑,发出信号说再来一次,这会让你感觉良好。每次游戏刺激都让少年寻找更多的刺激,但刺激本身不会带来快乐。但这时我们的大脑就会对“我想要”的东西深深着迷,而说“我不要”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我们分析大脑的运行机制,当大脑碰到刺激物,进而判定这是获得奖励的机会时,大脑的奖励中心区域就会释放出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会告诉大脑其他部分需要注意避让,告诉大脑这样做将获得快乐,通过这快乐的承诺从而劫持了行动。
在原始社会,人类偶然碰到了大树上熟透的水果(刺激物),发现树上没有毒蛇,旁边没有老虎,判定这是可以获得奖励的机会,进而大脑分泌多巴胺,从而产生摘水果的渴望,触发行动,获得果实。当人类吃饱喝足,肚子就会发出信号,对大脑进行刹车。对于交配也是一样,完事之后身体的疲软也会对大脑进行刹车。但对于玩游戏,抱歉,我们还没进化出身体某个部位进行刹车,于是人类停止游戏要么靠自制力,要么靠外部因素进行制止。如果自制力被透支,外部制止又没有及时出现的话,就会陷入大脑不断被刺激的恶性循环之中,最终死亡。
从长期来看,网络游戏一定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诱惑人,也就是说想要自己停止玩网络游戏的自制力所需的能量就越多,也就是更多的人会被游戏牵着大脑走,少年猝死的案例会越来越多而不会少。
上面例子中我们提出了多巴胺这一个概念,那什么是多巴胺呢?为什么会有多巴胺?我们又该怎样利用多巴胺?
从神经学来看,多巴胺是一种突触与突触之间释放的神经递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这种脑内分泌物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为什么会有多巴胺?因为动物与植物不同,动物需要自主性发动行为,才能解决它生存与繁殖的问题。自主性发动行为,与其说靠刺激物,还不如说靠刺激物后分泌的多巴胺引发的渴望行为。没有多巴胺?动物根本不可能存活。
我们怎样才能利用多巴胺?要想利用多巴胺,我们就需要知道多巴胺的特性。多巴胺在奖励具有不确定性以及变化性的时候会大量分泌。所以我们想多增加发生的行为,就要让他的奖励变得不确定性。同样我们想减少发生的行为,我们就要让行为的奖励固定起来。我们想要自己多写作,就可以安排“鱼缸法”来获取不确定的奖励。我们想要减少抽烟,我们就规定自己,每天下午3点抽一根烟,把行为跟奖励固定下来。因为奖励都是固定且可预知的,那么多巴胺的分泌就会少之又少。
我个人也是靠着这个做法,把玩游戏的时间规定在星期五跟星期六,玩游戏的冲动就大大减少了。我们也可以把自己不喜欢的行为多巴胺化,例如讨厌洗碗的我们可以一边听喜欢的歌一边洗碗。
多巴胺除了刺激你给你带来奖励的承诺,进而引发你的行为,他同样刺激了大脑的压力区域,近而刺激了压力荷尔蒙的释放。结果是当你获得目标,使你既感到了焦虑,也感到了快乐。我们渴望的东西既是快乐的源泉,也是压力的源泉。
既然我们的大脑会说谎,那么我们应该认真辨析我们所渴望的东西,是真的是我们所渴望的吗?
多想一想你内心所渴望的东西,然后跟大脑指引的承诺比一比,你就会发现你的大脑有没有说谎。我们以为的,不一定是我们内心认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