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四路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中山四路被誉为重庆最美的道路,不仅仅在于宽敞的街道,林荫的树木、奇特的墙上黄葛树树根和街道两旁青砖带瓦、拱窗拱廊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还在于它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历史魅力。
人民大礼堂位于中山四路的东面不远处。这是一座仿明、清的宫殿形式的建筑,结构对称。红柱绿瓦,汉白玉的栏杆色彩对比强烈。大礼堂圆形的主体建筑的穹庐金顶,却又是脱胎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去过台北的人说大礼堂很像那里的圆山大饭店。言语间似乎是想说大礼堂抄袭了圆山饭店的建筑风格。然而,翻开历史,就可以看到重庆的人民大礼堂动工于1951年,完工于1954年。而圆山大饭店虽然成立于1952年,但其标志性的14层中国宫殿式大厦却是完成于1973年的双十节。
如今的大礼堂,其牌坊处的围墙早已拆除,也不再有卫兵站岗,禁止民众入内。游客购票即可入内参观。大礼堂前的广场也成了市民游玩、休闲和拍照的地方。高大、肃穆、端庄,而又明亮的的大礼堂映着广场对面的那座现代风格的三峡博物馆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那么的苍白。
离开大礼堂,我们转向中山四路。中山四路上历史遗迹很多,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桂园、周公馆、戴公馆等。而周公馆就位于中山四路的北端,也叫曾家岩50号。
抗战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共代表团由武汉迁移重庆。当时周恩来以邓颖超的名义租下了这所房子,对外宣称是周恩来的府邸,实际上是作为中共南方局在市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其实也是中共在重庆的一个重要的情报机关。有意思的是,戴笠的戴公馆就在隔壁 - 曾家岩51号。为什么当时会把房子租在军统大佬的边上,这就像把房屋建在狼王的洞穴边一样不可思议。可这就是现实。想一想国共两大特务头子毗邻而居,那是多么神奇和刺激的情形啊。
周公馆这栋法式建筑的面前,当年那条狭窄而幽静的石板小路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曾家岩广场。广场中央塑立着一尊周恩来的全身铜像。
而与其相邻的戴公馆,则成了大杂院民居,破败不堪。直到最近,才重新装修成重庆巴渝文化会馆
并且免费供游人参观。这也暗合了章士钊先生对戴笠的挽联:“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桂园位于中山四路65号,在这条短短的道路中部的位置。因为一个“桂”字,便一直以为桂园是李宗仁或者白崇禧的公馆,没曾想它却是原国军上将张治中的公馆,只因院内有两株桂花树,才因此得名的。桂圆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张治中,而是因为这里是国共双方对和平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的地方。就在桂园一楼的一间普通的房间里,当年国共两大伟人:毛泽东和蒋介石签署了”双十协定“。如果当年国共真的达成了和平,那么今天的中国又会是何种的模样呢?历史没有如果,只能使人徒生叹息。
在重庆市委大门附近的一段石墙之上,黄葛树的树根就那样华丽丽地,犹如展品一般呈现在眼前。
黄葛树(又名黄桷树),系桑科,榕属,落叶乔木。黄葛树从落叶到新芽萌出没有休眠期。当秋风狂扫落叶的时候仍是满树墨绿,直到来年春暖花开,才片片化作黄叶落下。黄桷树生命力极强,根深杆壮,忍高温,耐潮湿,即使置身于悬崖峭壁,也迎风昂首,茁壮成长。
中山四路上,市委机关边的黄葛树,已经脱离了顽强生存的植物的范畴,而像是艺术品一般的存在了。
扁平状的树根,静静匍匐在石墙之上。树根从墙中探出,又扎回墙中,伸出的根稍深深地探入墙缝之中。根中有墙,墙中有根,墙与根浑然一体。那些黄葛树已经不是一棵棵通常意义上的树,而更像是一幅幅挂在石墙上的木雕或者立体画。
在街边的幸瑞咖啡里买了美式咖啡端在手里,慢慢踱步在这几百米长的黄葛成荫,青砖铺面的街道上。路边同样用青砖饰面的墙上用心点缀的绿植和花卉让这条街增添了不少的秀气。一条长长的,宽大的翠绿草坪和草坪上那条如舞动的的飘带一般的粉红花海,又让这条美丽之路显得庄重和大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