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种标题充斥着眼球,写在30岁边上,写在人生边上,四十不惑之类标题芸芸。来自不同人的不同维度的思考,冲击着我,也带动了我的思考和输出。
30岁,这个年龄节点很重要吗?
黑塞的《悉达多》中,悉达多对侨文达说了一段关于时间的话:“世界之所以表面如此是因为我们有一种幻觉,即认为时间是某种真实之物。时间并无实体,侨文达,我曾反复悟到这一点。而如果时间并非真实,那么现世与永恒,痛苦与极乐,善与恶之间的所谓分界线也只是一种幻象。”
很深奥,我没太懂,意思是说时间并非真实存在的客体,那么这些30,40,80等年龄段的定义又是为什么存在而且被普遍接受呢?是deadline,提醒你某段时间该做什么?还是岁月的印记,告知你还有多少时间奋斗,或者还有多少时间挥霍?我认为这些年龄节点是在提醒我们要生活得有些仪式感,仪式感的背后是我们要积极地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涂上色彩。
我不相信有人的生活是黑暗的,只是看的维度不同。
说到我自己,如果从世俗成功来讲,我可以算作一个非正面教材。我是一个极其理性的人,但在重大决策时却会凭着一时冲动。行业窜来窜去,一家一家公司得瑟,最终混迹名利场有几年了,还是无名之辈。过去我总喜欢去自圆其说的将自己的决策过程逻辑性的表达出来,其实最简单直接的理由就是我想体验一下不同的工作生活方式而已。我在理智的时候思考过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是更长远的发展路径,但决策的时候却依然冲动,或者说在那个moment脑中蹦出的所有理由都是为了支持那刻的决定。当然,会有好人写鸡汤文章解释说“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谢谢宣扬这种理念的人儿~
回到正题,就在最近这一个星期,我忽然意识到总结并做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总结看过的书;总结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相处的一个个触动点,喜欢什么样的人,与什么人相处或做什么事时自己要忍耐;总结工作中的每个优势,每个不足;总结自己的high点和low点;总结自己花了多少精力,时间和金钱在哪些事情上,是否值得。
原来可以总结的那么多,而仅仅是总结的维度,就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看清自己,也许在30岁,我只需弄清一个问题——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我?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过去的近600天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所谓的“我”,我着急的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我”充实。
我不知道20几岁的大家都在想什么,坦白地说,我没有跟任何人,任何同龄人沟通过这些问题。大家都忙于自己要奋斗的学业,事业,有迷茫但是似乎迷茫又会瞬间被眼前的论文,晋升,项目,活动,会议给吹散。但是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一定阅历积累的时候,自然规律上,每个人都会思考自己是谁,为什么来的,要到哪里去。思考的深浅不同,得到答案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些人很幸运,也许是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间更早,他们很快的开始了坚定的行动,而有些人,像我这种晚熟、反射弧长的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找寻答案。好在我清楚的知道阅读、旅行和认真做好眼下的每件事情与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并行。
关于自我,我想试图做些小结,为自己做定义。
听从自己的心声。
我意识到关于生活的收获,或是生命的印记不是靠他人定义出来的,所以我会尊重自己的心声,从心,也就是认怂了。是的,我也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过分追求极致的人,没有那么强烈的好胜心。我懂得有舍有得这个最基本的道理,自私的我不希望因为一个维度的极致而失去对其他维度的感知和经历。往好了说叫适可而止,往坏了说叫不够坚持。
与自己的平凡和解。
自知没有超高的智商,但也算达到了平均水平以上,没有太多天赋,但依然相信自己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在付出努力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相对优秀圈层的入场券。对于不会为一件事拼命又没有特殊天赋的我,我接受这样的自己,认真踏实做好眼前的事,不为自己设太高的期待,也不给自己强加过多不切实际的欲望。
平衡求变与执着。
我是一个好奇并且喜欢变化的人。我喜欢从自己的经历中去体会举一反三的快乐,即使别人的故事讲得再精彩,再让人身临其境,我依然期待自己去体验。特点总是具有双面性,喜欢变化的另一面就是不够坚持,为了改掉不够执着的毛病,我要为自己设一个结点,在没有认知到自己发现此件事情本质或者背后核心原理前不轻易放弃。
摆正自己的社会角色。
在看似资源驱动成功的社会里,我愚钝的坚持着知识分子的死观念:成功与个人能力是正相关的。即使食物链最顶端的也许是那些善于利用、匹配资源的人,我依然相信真正的成功者面对自己的成功,内心是安宁的,他们的付出和能力值得他们收获那样的成就与地位。我承认某种程度上我是一个精英主义者,我相信推动历史和社会进步的永远是那一小波精英,所以要么努力成为其中一员要么运用一技之长为这些人服务,也算为推动社会进步车轮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
保持赤子之心。
虽然相对于三万多天的生命长度,我现在仅经历了三分之一,但是也或多或少感受过人情冷暖,险恶与善良。我在反复徘徊后依然选择真诚。谢天谢地,我终于选择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信念,我认为很多人在成长后会怀疑这个信念。我也怀疑过。但是在读完《牧羊人的奇幻之旅》后,我理解到在不需要语言交流的世界里,眼神是表达内心最好的方式,而真心地与他人沟通就能感知到对方的心理,要与能感知到善念和真诚的人合作。所以我要练习在每次向他人表达想法,表达谢意,表达歉意时,正视对方的眼睛。补充一句,我对真性情的人喜爱得无法自拔!!
从利己到利他。
我不是一个无私的利他主义者,因为我一直认为一个没弄清楚自己、满足自己的人,很难产生利他行为的动机。我希望在利己的同时,还能因为我的存在能够为社会带来些价值,让周围的人更好,让所在的组织更好,甚至让社会更好。
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我是一个相信宿命的人,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我所有的疑惑,读了很多关于各种宗教的书籍,也没有得到可信服的答案。同时我也尊重大自然,相信人类已经发现并掌握的基本规律,相信事物间普遍的因果关系,相信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都有解决方案,幸运是成功者的谦词,不幸是失败者的借口。面对这个矛盾,我选择在过程中去完善自己,在结果上放过自己。
说了那么多,世界依然是那么现实甚至会有些不公平,但我依然选择相信所有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我也相信一方面得到的同时意味着另一方面的失去,所以我会更走心的做权衡取舍。当选择了那条少有人走的路时,难免面对来自不同人不同维度的质疑,此时唯有财务独立甚至自由才能让你有作出真正从心选择的底气。
路在脚下,依然要一步步走,我依然会有迷茫,依然会做出更多乌龙的事情,只是接下来的路,我不会再有那么多顾虑忐忑,因为一切只为了遇见那个未知但却真正重要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