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向诸葛亮借智慧》01

《向诸葛亮借智慧》01

作者: 和弦夜光杯 | 来源:发表于2023-06-19 05:39 被阅读0次

作者:赵玉平

十行采集:

1.讲述故事如同一株植物,思想是“根”,故事是“干”,语言是“花”。

没有思想是死水一潭,没有故事是乱麻一团,没有语言是死面一块!

无根不活,无干不立,无花不美。

2.写文章就如同烹调,基本原则有五:

•戒目食。口未食而害已生,此为大忌。

务必简洁清爽,按量奉上,主次分明。

避免贪多过量、贪大求全。

•以常养。不求玄妙高深,最好能从眼前事情出发,使用平常话语,讲得妙趣横生。

•留余味。人之相交,难在适可而止。

须得控制篇幅和语言,留有余味。

•尽一品。尽心于一本,寻章摘句,细品慢嚼,有一醉一陶然的快乐。

•调浓淡。浓是情,淡是趣。

要雅俗共赏,情趣搭配;有高雅,有通俗;有幽默热情、热血沸腾,也有理性冷静、冷眼旁观。

真正的味道是调和之美。

3.做事情平常心最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本身上,尽心尽力不留懊悔就好。

4.成功的基本公式是:成功=能力+态度+机遇+包装展示,四个因素缺一不可。

5.诸葛亮围绕“三顾茅庐”来包装自己的四条典型经验。

第一:借助口碑,迅速冒尖。

观人观交。

专家推荐。

人才要脱颖而出需要三个必备条件: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得行;自己得真行!

6.第二:制造差异,吸引眼球。

高举高打。条件:确实有高水平;具备专家支持和认可;人脉平台基本建立。

懂得保持低调是品格,

懂得运用高调是智慧。

第一名能获得95%的人关注,第二名只有3%,第三名1%,第四名后就无人关注。

7.第三:欲擒故纵,激发需求。

对于又急又疑的领导,使用欲擒故纵的策略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卖冰啤酒,卖的是诱人的泡沫;卖煎牛排,卖的是火爆的滋滋声。只有善于传播的人,才有机会成功。

8.心理学规律:一件东西费周折越多,得到的时候就越觉得珍贵。

对方提了要求,即使自己心里愿意,也要找点客观原因拖上一拖,这叫做“主观上很愿意,客观上不容易”。

9.人往往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一个人要看到自己的脸,就需要一面镜子;一个人要看到自己的心,就需要另外一个人。

10.第四:高调出场,低调说话。

珍爱一匹马,吸引一群马。

以退为进,先说自己不行,再展示自己很行。用低调的语言,衬托实际的才华。

通过谦虚低调,降低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从而在真正展示的时候,获得更高的满意度。

一行精华:

写作如烹饪:戒目食;以常养;留余味;尽一品;调浓淡。

自我包装的四条经验:借助口碑,迅速冒尖。制造差异,吸引眼球。欲擒故纵,激发需求。高调出场,低调说话。

触动,反思,改变:

1.把阅读和写作与美食、烹饪相类比,一下子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孔子说“辞达而已”,不就等同于饮食中不要暴饮暴食吗。

贪多嚼不烂,恨不得把满汉全席都端出来,这些问题,其实在阅读和写作中一直都容易出现。应该效仿清淡饮食,细水长流,少食多餐,营养全面丰富。

2.酒香也怕巷子深,就连大能人诸葛丞相出场前,也进行了精心地自我包装,那何况你我了。

其实,自我包装也是对潜在合作方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筛选过滤器。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能力,包装只能对能力起到适当的放大作用。如果内外差异过大,货不对板,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的口碑。

相关文章

  • 向诸葛亮借智慧(三)

    三、三顾茅庐:慎初 话说刘备拜谒诸葛亮两次不遇,又隔数日,择一良辰吉日,斋戒三日、熏香沐浴,携关...

  • 向诸葛亮借智慧(四)

    不拘一格降人才 蜀国作为三国之中的弱小国,按理说偏安一隅以求自保已属不易,哪还有上蹦下跳...

  • 向诸葛亮借智慧(二)

    三顾茅庐:慎友 孔子说,交友要交三友:谅友、直友、闻友,不可交佞友、损友。刘备是益友还是损友...

  • 向诸葛亮借智慧(一)

    一路走来,我最崇拜的历史名人伟人有三。一是自小聪慧、执政六十一年有余的康熙大帝;二是经天纬地、革新日月的毛...

  • 【1213读书清单】向诸葛亮借智慧!

    诸葛亮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001包装自己 长本事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人看到你的本事,诸葛亮选择大胆包装自己,自取道号卧...

  • 向“没有”借智慧。

    微笑的力量第十四天 这就是“微笑的力量。”一个微笑,可以带给人温暖,可以带给人安慰,可以带给人一天的好心情。 这就...

  • 向婴儿借智慧

    的确,他的天真,他的稚嫩,他的敏感,在我们眼里是不聪慧、不睿智的,但,历经社会洗礼的你,经验、阅历异常丰富的你,处...

  • 向古人借智慧

    古人有的是大智慧。我举古人的三日诗(又称三日歌)为证。 昨日歌 文嘉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今日徒...

  • 向毛泽东借智慧

    头条号读人的专栏文章,总结了《毛选》的十五个思维,七个思想。 这二十二个核心思维和思想,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

  • 《向诸葛亮借智慧》求职的学问-开篇

    主题 问题 故事开端 赵玉平: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园二百零七年)十二月,正是隆冬时节,天下鹅毛大雪,在荆州新野县的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诸葛亮借智慧》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kj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