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良,是什么?
四岁的孩童说善良是妈妈,十一岁的学生说善良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二十一姑娘说善良是为他人着想。
而我,觉得善良是人,是一个包含了世间所有人向往的至真至美的愿望的人,她赤诚,信任,开朗,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为所有的付出感到快乐。
她不完全存在在任何人身上,但每个人都曾与她接触。
小时候,得了一根棒棒糖,从没见过棒棒糖的我,把它当成敲锣的小锤子,左敲敲右敲敲,在包装破碎的那一刻我看到一地的绿色的晶莹,我好奇的捻起一小颗放进嘴里,淡淡的苹果味甘甜一下子弥散开来,我像发现了新大陆,欣喜若狂,却也夹杂遗憾,为什么不早一点全部都放进嘴巴里。
成年人善良大抵如此,总在你不知情时出现,让你欣喜若狂,让你不由得想拥抱她更久,然而也只是浅尝辄止。
我们会在小摊阿姨多给自己的肉夹馍多加肉时看到善良;会在过路人帮了环卫工人看到善良;会在同事帮自己改方案时看到善良。但是……这是我们最常见到浅尝辄止的善良。
【二】我们最接近赤诚时,才最接近善良
一次,我在电梯里,看到一个小朋友一直盯着我的手机挂件,目不转睛,眼里的喜爱就像成年人看到了自己的爱豆站在面前——就差尖叫着表达出自己的热切。
我把手机挂件取下递给他,但他皱皱眉,转而看着正在低头玩手机的妈妈,她没抬头,便温和的对儿子说:“妈妈不是跟你说过吗?不能要陌生人的东西。”
我悻悻地收回挂件,手里的温度像被扑灭的火苗,心里又模糊有些被强行带上紧箍咒的反感。
陌生人——只要是带上它,我们的善良就像带了镣铐,沉重且胆怯。
从没有看到过,一个小孩对另一个小孩说:别吃他给的零食,因为他跟我们不熟。
但肯定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三五个孩子围着一包零食,分享的人会骄傲的说: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我最喜欢的。接受的人边大快朵颐边说:谢谢!你真好!下次我也给你带我的零食。
孩子,从不因为陌生就把善良拒之门外,他们赤诚,信任,互相分享。
不知是从哪一代的成年人开始,给自己带上镣铐的同时,又给孩子带上了镣铐。
我们会从小教育孩子: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要,陌生人的帮助不能随便接受,陌生人跟你说话不要回答。
随后,我们的世界就多了无数个陌生人,慢慢地,最值得信任的人就只有自己。
善良,像个孩子,唯有最接近孩子时,我们才能最接近善良。然而我们在慢慢变成大人生存时,也慢慢像个大人生活。
【三】像个孩子般相信善良
我本想说像个孩子般善良,可毕竟我们不是孩子,写文章的人拥抱着善良,那便不会去勉强人。
或许我们曾被善良之外的东西伤害,但还请相信,善良依旧未变,她依旧承载着我们最美好的期待。就像丰子恺画里的人物,眉目虽不清晰,却依旧不减美好。
因噎废食带给我们的只有无望的期待和长此以往的错过。
但相信美好和善良就会安定,因为始终相信美好和善良才是最能在这世上扎根的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