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情景,我相信你多多少少都经历过:
囤了许多书,想好好学习,却一本都没翻过
买了许多衣服,想好好搭配,却连一次都没穿过
制定了健身、阅读、学英语的计划,坚持了几天,就故态复萌
想着周末好好学习,结果起床之后什么都不想干,又荒废了两天……
这些,并不能仅仅用懒来解释。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意愿和动力去行动,而是感到疲于奔命——想做的事情太多,感觉永远都做不完。即使做完一件事情,产生短暂的成就感,也很容易被接下来依然望不到头的其他事情淹没。
这种情况,就称为「过载」。
01-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触及成本和门槛被无限放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天,每一处,每一个APP,都充满着无数的信息。想买什么,想下载什么,想获取什么,几乎没有触及不到的。
但是,信息的海量,并不意味着「可用信息的海量」。我们的需求和处理能力始终是有限的。不能被我们所用的信息,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倾向于大量获取信息和资源,将它们储备起来,以备「以后也许可以用到」。
然而,当获取信息的速度远远高于利用信息的效率,就会产生这么一个结果:
我们每天获取的「新鲜信息」,比我们每天利用和消化的量还多。
长此以往,我们的「信息库存」越来越多,并且这个速度永远不会降低,直到远远超过我们的承载范围。
这就是「过载」——我们储存的信息、资源,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制定的计划,远远超出了我们能负担的范围。
为什么我们会热衷于获取信息呢?因为,获取信息的过程,会产生一种快感:「我得到了这些东西」。「得到」本身,对我们的大脑来说,就是一种奖赏。它会激活我们的奖赏系统,驱使我们继续不停地去获取信息。
而相比之下,对信息进行利用、内化,同样能激活奖赏系统,但成本和难度太大——一篇文章,是把它找到、存起来容易,还是把它背下来容易?
这就是一种替代机制——我们被大脑驱使,用「收集」这个行为,代替「思考」和「使用」。
它会造成什么后果呢?会让我们心力交瘁,疲于奔命;让大脑难以清晰地作出判断,指挥行动;让我们变得容易分心。
简而言之,你不是缺少计划,也不是缺少执行力,而是缺少专注的能力。
-02-
我们对信息和资源的追求,是「欲望」的结果:如果你迫切想拥有一样东西,它就是一种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我们会去获取一切「需要的东西」,来填补我们的缺乏和需求。
要说的是,欲望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有欲望才有一切行动的动力。
有问题的是什么呢?是「多余的欲望」。
当你的欲望不仅仅是「认为它有用」,而是「认为它可能有用」的时候,就要警惕了:这些欲望,很可能是多余的、不必要的。顺从这样的欲望,未必会使你的生活变好,但一定会增加你的信息和资源负载。
而当你囤积了大量的这种「可能有用」「将来也许有用」的东西,那么,你的生活正在变得混乱,正在失去掌控——你会发现,你会开始去想:我要怎么利用我囤积的这些东西?我要怎么创造机会让它们发挥价值?
这就很可怕了。
「我」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使用什么东西,都应该从「我」的需求和目的着手——因为想提高生活质量,完成某种需求,我需要去获得某种东西,去使用它来满足我的需求,这才合理。
但现在却变成了「因为我拥有了这些东西,所以我要让它们发挥价值,让它们有机会被用起来」——这就是一种彻彻底底的「异化」。
也就是说,你被你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为了「用」它们,而牺牲了自己的感受、需求、时间、精力。
以前有个段子,说有些比较穷的家庭,囤了很多药,然后发现快过期了,为了不浪费,就故意让自己生点小病,把它们用掉。
这种段子当然很啼笑皆非,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读一本书,你是真的想读,觉得有必要去读,还是因为有一个声音对你说:都已经打开了,就得把它读完,不然会难受。
买一件衣服,你是真的觉得适合自己,适合日常的场合需要,还是因为家里有几件闲置的衣服,想搭配一下?
使用某个APP,是因为它真的很方便,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是因为新奇、漂亮、有趣,想试用一下?
诸如此类。
03-
这几年,很多人倡导「极简主义生活」,倡导「断舍离」,号召回归自己的本心。
但我发现,很多人对「极简主义生活」,其实有着一些误解。
所谓的极简主义,应该是以需求和功能为导向的,摈除一切无关的、多余的、会造成「过载」的元素。并不是如很多人想的那样,节俭,简朴,清心寡欲。
那是苦行,不是极简。
比如这张图片,很多倡导「极简主义生活」的文章都会拿来做例子:
「看,乔布斯家里除了音响之外什么都没有。只有这种简朴的生活,才能让人的心灵得到自由。」
但「极简」真正的本质并不在于简朴,而是一种对欲望的节制和自我的高度省察: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吝于在这上面投入,而摈除其他一切无关紧要的东西。
这张照片,摄于1982年,彼时乔布斯27岁。照片上,落地灯是Tiffany的;唱盘是 MK1 GyroDec,现在的价格约 2500 美元;音箱是 Acoustat;放大器是 Threshold 公司的 FET-One,二手售价约 1200 美元;以及同为 Threshold 出品的功率放大器 STASIS-1,2000美元。
这些算不上昂贵,但显然离「简朴」也有一段距离。
更别说乔布斯后来升级的设备——比如价值六位数的 Wilson 音响,造价上亿美元的游艇 Venus,私人座驾无牌银色奔驰SL 55 AMG、劳斯莱斯古思特(价值超过400万元)、悍马四驱越野车 H3 Alpha(价值约100万元),诸如此类。
这是奢侈吗?也不是。更多来说,是一种狂热的专注。
极简的核心是什么呢?是以我为主,保持自己对生活的主导和掌控,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真正想要的,不被品牌、媒体和舆论所左右。
简而言之,就是一种高度的自我认知和专注。
想要理清你的生活不妨试试下面的做法:
>>>明确自己的目标,以及真正重要的行动。
问自己:我想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我现在距离这个状态有什么差距?为了弥补这些差距,我需要做些什么?
然后,列出详细的清单。
将绝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清单上面。其余之外的东西,可以放弃的就放弃,可以延后的就延后。减少对这个核心过程的打扰。
>>>明确自己的工作、生活过程,将一切细节和操作流程化。
设定好一个最方便、省力、高效的流程,以及一个应对外界环境和变化的基本框架。
什么时间点做什么事情,如何做,才能让自己感到最舒适,又有充实感和成就感?需要出门时穿什么、带什么,平时的娱乐做些什么,降温下雨了怎么办,等等。
如果一切新的信息和工具,对这个流程和框架起到优化,就进行调整;否则就放弃它们。
>>> 保持对外物的审视和节制,只选择真正用得到的、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所有购买的东西,都在当下问一下自己:它对我来说有什么用?我在什么时候可以用到它?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而只是「将来有用」「也许有用」,那么,放弃它。
买回来的所有东西,都给它规定一个期限:如果在期限内你还用不到,就处理掉。包括衣服、各种家居用品、APP,等等。减少这些无关的物品对自己注意力的分散。
只有保持专注,将一切主导权抓到自己手里,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