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代并无“火折子”,南北朝时期我国曾发明类似火柴之物

古代并无“火折子”,南北朝时期我国曾发明类似火柴之物

作者: 无限江山 | 来源:发表于2024-07-12 08:45 被阅读0次

古代其实没有什么“火折子”,这不过是“小说家”和“说书者”编出来的一个噱头。

1827年火柴发明之前,全世界没有任何地方的人有任何的可以“自行引燃”的点火工具——都要有两种东西皆俱——加温到可引起燃烧的物什和易燃物,才可以产生火。

或曰,“火折子”不过是保存的火种揣在怀里、藏在袖中。然而,第一,“火种”也需要氧气,藏匿在这些地方,时间稍长不会熄灭么?第二,即便“火种”,也有温度,揣在怀里、藏在袖中,不会烫人么?

追根溯源,最早说到“火折子”的,应该是清光绪年间的《济公全传》。此已是19世纪末叶,火柴易燃传入中国,叫“洋火”。

大约《济公全传》的作者郭小亭亦感觉这种“一擦就着”的东西很神奇。可是,既然是“洋火”,用来写南宋的济公便不合适,遂设想出了一种可以保存火种的办法,一晃或一吹即忽地冒出火来,并起名为“火折子”。

金庸先生的作品中,好像除了《越女剑》、《鸳鸯刀》和《白马啸西风》中没说到“火折子”,其他作品中都有。其他作者的武侠小说里,使用“火折子”的描述也比比皆是。问题是,这都是“小说家”言,或者,再加上“说书者”语,当不得真的。

学会用火,进而熟食外加御兽,很可能是“人猿揖别”且加快演化的重要一环。

外国考古学家们发现了220万年前的古人类用火遗迹。但这不是最早。中法考古学家合作,发现了距今243万年的西侯度人用火遗址。截止到目前,世界上尚未有更早的人类用火记录。

亘古先民,一定是通过天然之火而发现火的重要性并学会用火的。而在相当长时间里,千方百计保存天然火种,也应该是人类用火历史没有间断的唯一途径。

所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燧人氏”就因为“钻木取火”而被世代传颂。人通过自己的办法和方式“取火”,这个发明的意义,说多重大就有多重大。

因为火太重要,火灾又威胁巨大,所以,自从社会有了“部落”、“部落联盟”、“古国”以及“王国”,对火的管理,都是必设的重要官职。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曰:“火正曰祝融”。《汉书・五行志》云:“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证。”

历代,皇帝天子政府都要颁布关于用火的“火令”。

“钻木”大概可算是第一代的“取火”办法。然后就有了“火石”、“火镰”,通过击打冒出火星,点燃易燃物。第三代,以绵絮、茅草、草纸作为引燃物,发展到了“火寸”,又名“焠儿”“引光奴”。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五《发烛》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焠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业,岂即杭人之所制与?宋翰林学士陶公穀《清异录》云:‘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知者,批杉条,染硫黄,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按此,则‘焠”、‘寸”声相近,字之讹也。然‘引光奴’之名为新。”

周建德六年为太建九年(577年)。

“火寸”虽不可“一擦即燃”,仍需火石火镰相助,但应当是距离“火柴”最近的发明。太建九年(577年),这个时间也够早的了。

1827年的“火柴”发明,是以近现代的科学革命为基础的。时候不到,一切皆无可能。

相关文章

  • 浅谈弓的分类——传统弓分类

    传统弓是一项古老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就有制作弓箭的传统,最早相传轩辕黄帝时期我国就发明了弓箭。我国的传统弓制造工艺...

  • 评弹历史:古代没有水枪,人们怎样消防灭火?

    简书 王俊杰猛 评弹历史:古代没有水枪,人们怎样消防灭火? 我国古代并无消防员之称,而是称“火师”。 周称司煊、司...

  • 死人

    我国从古代开始就是以礼仪之邦相称,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发明了各项礼仪制度,春秋时期,孔子主张的就是礼乐教国,孔子语录...

  • 中国画发展史笔记(二)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魏晋时代,我国从砖壁画上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 《驿使图》是全国邮政的标志图案。...

  • 我对纸的思考

    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

  • 中国的文房四宝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

  • 中国古代食谱(转)

    01 《食珍录》 简介: 这是我国古代饮食专书之一,写于南北朝时期。目前,全文仅二百余字,其中还掺杂一些后人的东西...

  • 莒县游:刘勰故居及刘勰墓

    刘勰何许人也?他就是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的作者。 他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莒县,生活于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

  • 魏碑

    魏碑[wèi bēi] 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

    一、古代文学 今天古代文学学习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及唐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第一段。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并无“火折子”,南北朝时期我国曾发明类似火柴之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xfhjtx.html